近期由于市场波动较大,违约事件频发,两个月来,几乎每天都有数家企业取消原本的债券发行计划。
据统计,3月共有62家企业取消448亿元债券发行计划,规模相当于去年同期的3倍。4月以来截至13日19:00,共有31家企业取消了296.5亿元的债券发行计划。
通过往年数据可以发现,2014年2月以来,每年6月和年底是发行失败的高发期,主要是6月和年底资金紧张、发行成本上升。但是,今年以来,每月发行失败数量处于高位,3月达到2014年以来最高点。
取消发行的债券品种涵盖了超短融、短融和中票。近年来随着实体经济逐步下行,企业长期投资意愿不强,短融、超短融这类短期融资工具更受市场追捧。统计发现,2011年到2015年,1年内的品种占比从17.26%提高到23.33%,而10年期以上品种则从15.76%下降到了6.82%。
信用风险已经是目前债市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信用违约对债券市场的影响主要包括:一,违约主体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以及光伏等强周期、景气度低迷的行业,未来这些行业的信用利差仍有拉大的趋势;二,虽然违约主体的企业性质以民企为主,但已有向国有企业蔓延的趋势,在行业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市场已不可再把央企和地方国企当做信仰; 三,虽然违约主体基本面的恶化大部分在财务和外部评级中已有充分反映,但小部分来自公司治理层面的突发负面事件难以事先预判,导致市场对信用风险分析的难度加大。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从债券绝对收益来看,收益率水平已处于历史10%分位,从相对收益来看,境内外利差走低,信用利差已收窄至历史低点。从这个角度看,债券收益率下行的空间和幅度有限。但站在更长周期的角度,结合欧洲、日本等国的经济史以及我国经济的现状,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换挡的过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债券市场周期拉长,收益率中枢下移是大概率事件。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5-2020年中国债券投资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