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中国拟改革主权债发行体制 融合国际金融体系

2016-04-23 16:51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中国拟改革主权债发行体制 融合国际金融体系

        据报道,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债市正考虑改革主权债务发行体制,以便更紧密地与国际金融体系融合。

       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已在催促下重新拟定其主权债合同,以反映出对一种新融资框架的支持。这种美国政府支持的新融资框架旨在改善政府与债权人间的关系。

       2014年,阿根廷与“秃鹫基金”的官司吸引了全球目光。持有阿根廷国债的一批美国对冲基金拒不参与该国债务重组,此后打着讨债名号与阿根廷一路打了近十年官司。最后,美国最高法院维持阿根廷败诉的原判。而阿根廷也因为无法偿还总额高达150亿美元的债务而面临违约。

       在阿根廷出现13年内第二次违约之后,一个代表逾400家全球最大银行、投资者和债券发行商的组织举行了会晤,拟定了一系列可纳入政府债券合同的新条款。

       该组织成员关注的焦点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加强集体行动条款,一方面是澄清有争议的同等权益条款。对冲基金曾把后者作为全额偿付阿根廷违约债券的辩护理由。

       这些变更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美国政府当局的支持。它已被包括墨西哥和波兰等国在内的多个国家采纳。去年,二十国集团(G20)一份公报曾呼吁将同等权益条款和集体行动条款的强化版纳入所有未来的国际主权债中。

       中国也曾口头表达对这些变更的公开支持。上个月在巴黎召开的一次二十国集团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曾表示,继续推动主权债的有序重组,包括将加强的合同条款引入新发行和存量主权债中,以及鼓励官方债权人和债务人加强协调。

       目前,外国对中国政府债券的持有比例依然只有近2%。不过根据德意志银行的说法,由于中国政府放宽限制并试图扩大可用资金池,到2020年以前这一比例或达到10%。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持有十分有限。因此,中国对这种国际化路线感兴趣是有道理的。中国的总体目标是将人民币推升为国际货币。

       更多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