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违约频发 债券市场迎来史上最猛烈评级下调潮

2016-04-27 14:44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违约频发 债券市场迎来史上最猛烈评级下调潮

        由于违约频发,债券市场正在迎来史上最猛烈的评级下调潮。迄今为止,今年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

        随着中国经济增速放缓,负债高企的中国企业在去杠杆、去产能和去库存压力下,盈利能力受到显著影响。在这种环境下,今年以来中国债务违约频发。

        目前,主要债券品种中已有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个发行人,今年已有11只债券违约,违约速度明显加快。违约品种涵盖了超短融在内的所有债券品种,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

        主体评级下调次数增多,表明债券市场整体信用风险仍在加深。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基本面持续恶化以及公司治理风险仍是两大主要因素。

        随着公司业绩恶化,信用债降级高峰会延续至二、三季度。投资机构规避违约风险和低评级债券需求将使信心已经受挫的信用债市场面临更大调整压力。

        更为严重的是,债务违约已经影响到了一级发行市场。4月1日至25日,至少有103家发行人取消或延迟了共计1173.8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发行计划,金额是去年同期的约3.4倍。取消债券发行集中在盈利比较差的行业,如采矿能源行业以及建筑相关行业的传统行业。

        发行人取消债券发行,一方面是由于债券发行利率上升,发行人出于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推迟发行,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投资者变得谨慎(尤其是对于低资质发行人),债券需求骤然下降。

        近期境内债券取消发行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金额也在持续上升,尤其是国有企业违约事件比以前多,对市场情绪有负面影响,料债券取消发行潮仍会持续。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中国债券违约可能已经触及到了整个市场的底线——对政府信誉的信心。中铁物资的债券违约是个最关键的节点。

        在此之前的违约最多是量的问题,而该公司债券违约打破了债市对央企的“信仰”,直接导致大家开始意识到信用违约事件目前可以说是无视企业性质、所在行业,即便是隐含政府信用背书的央企也是可以违约的,这对整个市场的底线产生了巨大的裂痕。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5-2020年中国债券投资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