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债券市场违约频发 中国考虑推出CDS与CLN

2016-04-29 13:56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债券市场违约频发 中国考虑推出CDS与CLN

        据报道,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NAFMII)近期就银行间市场信用风险缓释工具试点业务向部分机构征求意见,考虑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联结票据(CLN)。

        从2014年3月超日债违约打破债市刚兑以来,债市信用事件爆发,今年更是有加速之势。主要债券品种中(包括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 等,未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等),已有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个发行人,其中2016年以来已有11只债券违约,违约速度明显加快。

        违约主体也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目前仅剩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城投成为债市刚兑打破进程中仅存的信仰。

        债市个体的信用风险显现,出现债券实质支付违约,亟待有效的信用衍生工具管理和分散风险。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考虑推出信用违约互换(CDS)和信用联结票据(CLN)。

信用违约互换(CDS)

        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CDS)又称为信贷违约掉期,也叫贷款违约保险,是目前全球交易最为广泛的场外信用衍生品。

        在信用违约互换交易中,希望规避信用风险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购买方,向风险规避方提供信用保护的一方称为信用保护出售方,愿意承担信用风险。违约互换购买者将定期向违约互换出售者支付一定费用(称为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而一旦出现信用类事件(主要指债券主体无法偿付),违约互换购买者将有权利将债券以面值递送给违约互换出售者,从而有效规避信用风险。

        信用违约互换的出现解决了信用风险的流动性问题,使得信用风险可以像市场风险一样进行交易,从而转移担保方风险,同时也降低了企业发行债券的难度和成本。

        我国早在 2010 年就开始研究和推出我国特色的 CDS 产品。信用风险缓释工具,不过由于金融危机后对于 CDS 的警惕,还有我国债券市场在 2014 年之前无债券违约,市场并无较强的需求来交易信用风险,所以后续进展缓慢。不过,信用风险逐步可控释放的进程,是适时推出 CDS 的较好时机。

        目前产能过剩行业去杠杆,信用风险缓慢释放,政策上提出要依法处置金融市场违约行为,主动释放信用违约风险,而且监管层正在筹划多种创新债券品种,比如高收益债券,那么 CDS 作为可以提高此类低评级、高收益债券的流动性与信用风险对冲工具,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信用联结票据(CLN)

        CLN是指固定收益债券和CDS相结合的信用衍生产品。SPV(特殊目的机构)构建CLN的时候,在发行固定收益债券的同时买入CDS,两者绑定在一起作为一个CLN来发行。

        简单来说,在发行的债券里绑定了相关的信用风险,所以这种票据的收益率会高过一般的固定收益债券。但高收益对应着高风险,所以CLN的发行者SPV通过购买存在信用风险的资产进行证券化,然后通过高收益的方式把相应的信用风险然后通过高收益的方式把相应的信用风险转嫁给CLN的购买者。

        这样在未发生标的资产信用违约的情况下,CLN的购买者将会获得高额收益率。但是如果发生标的资产信用违约,CLN的购买者只能获得标的资产中的违约回收率(即违约后本金的补偿率)那一部分。

        不过,行业研究人员表示,目前我国法律制度、金融基础设施如信用风险计量、交易结算制度等尚不成熟,场外衍生产品市场相关标准文本和配套机制尚不健全,中国版的CDS 和CLN的推出进程短期内可能不会很快。

        更多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 CDS CL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