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债券市场违约频发,不过分析人士指出实际上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这三座大山已被逐步化解。
从2014年3月超日债违约打破债市刚兑以来,债市信用事件爆发,今年更是有加速之势。主要债券品种中(包括短融、超短融、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定向工具等,未包括中小企业私募债、集合债等),已有25只债券实质性违约,涉及16个发行人,其中2016年以来已有11只债券违约,违约速度明显加快。
违约主体也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目前仅剩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城投成为债市刚兑打破进程中仅存的信仰。
此外,当前中国信用债市场遭遇了史上最猛烈的评级下调。据统计,今年以来,发行人主体评级已发生至少33次下调,较去年同期的17次几乎翻倍,创下有相关数据统计以来的新高。
不过
行业研究人员指出,尽管近期债券市场违约频发,但实际上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这三座大山已被逐步化解。
随着地方政府债务置换的推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已经显著下降,尤其是被优先置换的高成本信托贷款;去年以来房地产市场的复苏大幅改善了开发商的现金流以及盈利,从而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还债能力;当前经济复苏的势头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的回升降低了周期性行业的信用风险。
近期,债券收益率曲线陡峭上行主要是源于春节后市场对宏观环境的预期从通缩转向再通胀。随着高频经济数据和大宗商品价格逐步显示出经济增长和通胀回升的势头,债券市场定价也开始调低对今年货币政策宽松的预期。
同时,考虑到随着周期回暖,实体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可能在今年有所回升,债券定价也开始反映对未来资金成本上升的预期。
更多
金融行业分析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