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针对证监会将暂缓中概股在国内上市的传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回应称,证监会正对中国企业海外退市通过IPO并购重组等回到A股上市进行研究分析。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近三年已经有在国外上市的5家红筹企业通过并购重组在A股上市,市场上对此提出质疑,认为这类企业回归A股有较大的特殊性,特别是对境内外市场的明显价差、壳资源炒作应该高度关注。
张晓军表示,证监会已经注意到市场相关反应,目前证监会正针对这类企业通过IPO、并购重组回归A股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
自2012年以来,中概股命运可谓一波三折。在IPO暂停时,大批公司排队赴美上市,甚至不乏“流血上市”的案例;当境内IPO重启,中概股在境外市场遭遇“做空”攻击,境外投资者对中概股估值大幅回落时,大量中概股萌生退意,陆续通过私有化从境外退市,进而通过并购重组回到A股。
2015年初,在注册制推进仍处于“高歌猛进”阶段时,监管层透露出的发展新三板、改革创业板、甚至设立战略新兴产业板等来对接高科技互联网企业的态度,极大的提升了中概股回归的信心。
伴随着A股去年掀起暴涨热潮,多家中概股纷纷开始拆除VIE架构并推进私有化进程,例如奇虎360、人人公司、博纳影业等。部分此类企业通过并购重组等回归A股。其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分众传媒,该公司于2015年完成回归,随后借壳七喜控股。巨人网络则通过借壳世纪游轮。两家公司在回归A股之后,估值及市值均有了大幅的增长。
在中概股的回归潮再起之际,国内“注册制”推进步伐却极为缓慢,被中概股寄予上市厚望的战略新兴板更是在3月中旬意外被搁置。很快,国内多家券商开始狂推“壳资源”。由此,A股“壳资源”大受热捧。比如,世纪游轮在复牌后连续演绎20个涨停,涨幅高达572.79%。
然而,在市场爆炒壳资源的同时,其投资风险也与日俱增。在*ST博元因重大信披违法被强制退市之后,监管层已释放出“退市常态化”的信号,这让常年处在退市边缘的壳资源风险加剧。今年,已经有逾20只个股发布退市风险警示。
在“壳资源” 被连续爆炒之后,5月5日,有消息称,证监会拟暂缓中概股企业国内上市,中概股回归国内借壳、重组、IPO可能受限制。正在私有化的中概股应声下跌。
360、欢聚时代、汽车之家、当当、陌陌、人人、聚美优品等股价相继跳水,套利空间最大的陌陌最高跌幅超过15%。国内相关概念股也遭遇重创。5月6日,深圳惠程、精伦电子跌停,天津普林、上海三毛、精艺股份等个股跌幅均超9%。
投资分析人士表示,监管层不会“一刀砍齐”,不鼓励借壳并不意味着不能借壳,可能会针对中概股出一些具体的规定,比如回归后必须满一个完整会计年度才允许借壳,或者是分行业区别对待,不鼓励非实体经济的企业回归等。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5-2020年中国股票投资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