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时隔8年 商业银行重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

2016-05-20 14:06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时隔8年 商业银行重启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

        2008年以来一度暂停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即将正式重启。中国债券信息网5月19日披露了中行与招行有关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的相关文件,据披露,中行、招行首期将分别发行3.01亿、2.33亿元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其中中行对应的基础资产为次级和可疑类对公贷款,招行的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

不良资产证券化落地 中行招行启动发行

        中行发行的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为3.01亿元,对应的基础资产为中行的次级和可疑类对公贷款,贷款未偿本息余额约为12.54亿元。入池贷款中抵质押贷款占比达到81.29%,其中房地产和土地类资产占比较高。

        抵质押物的处置变现为资产池提供了相对可靠的回收来源,评级机构预期上述资产池整体回收率为33.89%,对应的超额抵押比率为416.55%。

        招行发行的和萃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规模为2.33亿元,对应的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个人消费类不良贷款,贷款未偿本息余额为20.98亿元,评级机构预期该资产池整体回收率为11.44%,相对应,其超额抵押比率为900.3%。

        和萃和中誉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均分为优先档和次级档,其中和萃优先A档资产支持证券1.88亿,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4500万,中行优先档金额约为2.35亿,次级档为6622万,两者优先档均为固定利率,次级档资产支持证券无票面利率。

        根据监管要求,中行、招行作为发起机构均计划持有本期资产支持证券全部发行规模总额的5%,且持有各档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的5%。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持续上升

        2005 年到2008 年中国曾尝试过不良资产证券化,其中建设银行、信达资产和东方资产均有参与项目,在发行的4单重整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每单产品的优先级证券本息均已正常兑付,还款时间大约在1.5年。但在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停滞。

        目前银行大部分不良资产是通过核销和转让处置,但随着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持续双升,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顺理成章。

        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已连续10个季度上升,由于关注类贷款和逾期类贷款增长较快,不良贷款后续仍面临较大压力,信用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银监会日前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主要监管指标具体数据:截至2015年底,商业银行业全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升至12744亿元,较2014年底大增51.2%;不良贷款率1.67%,较2014年底上升0.42个百分点,较2015年三季末上升0.08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预期,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仍未见顶,银行资产质量将持续承压。国泰君安的报告预计,2016 年银行不良资产市场化投放规模约1.5 万亿左右,宏观经济见底之前,不良处置市场规模将继续攀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几乎所有的银行已经主动调整信贷结构,压缩过剩产能行业贷款,并实行严格的名单制,严控高风险行业的新增贷款。针对存量的不良贷款,银行目前也在传统的方式之外探索新的化解方式,不良资产证券化便是备受期待的工具之一。

        不过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障碍也是存在的。行业研究人员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还面临着相应配套法律法规的支持及信息披露要求等多方面的不完善。比如,会计准则配套设施(能否出表)、税收规定配套设施(须消除或尽量避免重复征税、明确交易行为及所得的性质认定)、信息披露配套设施以及二级市场流动性尚缺等。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5-2019年贷款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