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29日表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金融管理面临新的要求,金融领域有三大问题值得高度关注,分别是货币供给与杠杆率的问题、金融业快速发展与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问题,以及现代金融发展趋势与有效监管问题。
陈雨露表示,当前我国货币供给和人民币贷款增速都高于名义GDP的增速。2015年年末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已达到160%左右的高水平,但与比较快的货币信贷增速和高杠杆率并存的是,社会层面还在不断发出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呼声。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4月末,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余额达144.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达99.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4%。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快速发展,新型金融产品、金融组织和金融业态不断涌现。与金融业快速发展并存的是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小微企业、三农以及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依然是金融业发展的短板。
陈雨露认为,我国现行的监管框架存在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一方面我国金融业已经形成多样化的金融机构体系、复杂的金融产品体系。另一方面影响金融稳定的因素不断增多,金融机构信用风险加速暴露,民间借贷和互联网叠加的风险不断显现。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各市场之间的相互联动和传染状况在上升。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从三大问题出发,我国金融业改革的着力点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微观层面要支持和鼓励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创新,提升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宏观层面上,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货币政策体系和金融监管框架。
更多
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