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与利率管制有本质区别

2016-07-04 18:49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与利率管制有本质区别

   针对之前部分外媒报道的“中国开始恢复银行利率管制”,7月4日央行旗下媒体金融时报称,中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遵从稳中求进的原则,其间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过倒退。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与利率管制在作用机理、层面、形式和效果上有着本质区别。

  从1996年6月1日人民银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到2015年10月24日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央行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各类利率的全面管制到存款利率的不再设限,基本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的每个节点都清晰可见,没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过倒退。 

  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建立无疑是个关键。自律机制在对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进行自律管理、维护市场利率定价秩序和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表面上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和利率管制一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产生了约束,但事实上,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与利率管制在作用机理、层面、形式和效果上有着本质区别。 

  其一,两者的作用机理不同。利率管制是中央银行以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行为实施外部强制性约束。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则是行业自律组织通过自律制衡机制,对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行为实施内部自律性约束。 

  其二,两者的作用层面不同。利率管制着重作用于宏观层面,主要体现在中央银行对金融市场主体共性和突出行为实施约束。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是金融机构行业协会针对金融机构微观层面利率定价进行监督约束。 

  其三,两者的作用形式不同。利率管制主要采用检查和处罚等行政手段制约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行为,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则主要采用制度引导、培训教育、沟通协商、道义劝告和违规惩戒等手段约束金融机构的利率定价行为。 

  其四,两者的作用效果不同。利率管制具有强制性、权威性、威慑性,但面对宽泛、复杂和动态的金融市场时,管制手段往往针对性不强、时效性不高、操作性不够。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能够充分借助社会监督的作用,尽早发现市场秩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当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时对其进行指导、协调和纠正。 

  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并不意味着中央银行会对金融机构定价行为采取放任的态度。行业自律机制要想完全发挥作用,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支持和指导。建立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构后,中央银行非但不会放任金融机构定价,反而会更加关注机制的运作情况,并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行业研究人员表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金融机构极具吸引力。机制内的成员可公平参与竞争,将更多精力用在资金管理系统的建设上,成员可充分参与市场利率的形成并反映诉求。

  更多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