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国债备受追捧。8月9日,2026年到期的10年期国债(160010.IB)收益率下跌至2.7265%,创7年新低。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跌1个基点,至2.18%,创今年4月以来新低。
近期,国债备受追捧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担忧重现。数据显示,2016年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不及预期的9.4%,增速比1-5月份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8%,增速比1-5月份回落1.1个百分点。7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9%,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低于50%的临界点。
上述数据都引发了市场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忧虑。投资者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L型”,人们对于避险资产的需求增加,与公司债和股票等风险资产相比,国债风险更小,自然备受追捧。
此外,由于国际市场风险增加,发达国家国债收益率屡次下降,甚至跌至负值,境外投资者更为青睐中国债券市场。截至6月末,境外机构投资者持有的境内人民币债券总规模达6635.41亿元,较5月份增长了400.90亿元,单月增长量创2015年以来新高。
投资分析人士预计,国债的牛市将在今年持续:
一、在需求不振和私人部门信心低迷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旧较大,预计中国经济增长将呈现“L型”,投资者对于避险资产的需求将维持较高水平。
二、政策去杠杆,导致“资产荒”进一步加剧。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要加强 MPA 宏观审慎监管,限制货币和信用的表外扩张,这将进一步减少高收益资产的供给。
三、下半年利率债供给将大幅缩减。地方债已经发行了近 70%的量,金融债也已经发行了超过 70%的量。据测算,未来 4 个月,国债月均发行量将下降超过 700 亿。
新思界为您提供《
2015-2020年中国债券投资市场分析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