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财经 > 金融 >

央行:调整资金融出结构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2016-08-25 18:27      责任编辑:华昊阳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央行:调整资金融出结构 货币政策基调不变

        8月24日,央行召集主要大型银行开会,讨论有关流动性管理的问题。据报道,央行表示,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不变。但为了防止融出资金的期限过于集中,留下隐患,央行要求大型银行调整资金融出结构,合理搭配资金的融出期限。据统计,齐国隔夜资金融出占比高达90%,过于集中。

        央行为何要调整资金融出结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央行选择7天利率作为基准利率,而市场对此并不认可,市场需求集中在隔夜资金上。而综观世界各国,基本都是将隔夜利率作为基准利率。

        有行业研究人员猜测,中国央行将7天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可能是希望有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之内,将7天利率作为基准利率的操作难度较小,只需要进行7天期正回购或逆回购操作即可。而如果维持隔夜资金利率,则需要每天进行隔夜操作,难度较大。

        但是,2015-2016年央行将7天利率作为基准利率出现了较大的问题,由于资金面过于宽松,大行通常融出隔夜资金,同时市场需求也集中在隔夜资金上,市场认可的基准利率成为了隔夜利率,这就导致了两个问题:

        一、隔夜资金占比过高,市场期限错配程度太大。中国货币市场以隔夜资金为主,而且在2015年以后越演越烈,借钱方资金需求短期化非常严重,这是不容否认的。

        二、央行基准利率失效,货币政策传导失效。央行本意是将7天回购利率2.25%作为基准利率,而市场将隔夜利率2%作为实际的基准利率,导致被动降息25个基点,这实际就是央行货币政策传导失效。

        基于以上两点,央行认为,有必要调整资金融出结构,一方面降低金融系统风险,另一方面提高央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其他国家货币市场1个月之内各期限资金几乎没有利差,隔夜、7天、14天、21天和1个月资金利率基本相同,这才符合期限结构理论。从中国目前情况来看,将货币市场各期限资金利差抹平的难度较大,央行只能从调整资金融出结构,减少隔夜和7天期资金的巨大利差着手。

        更多金融资讯请关注新思界财经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