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电子电气 > 聚焦 >

膜内电子(IME)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2024-10-26 17:54      责任编辑:王昭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膜内电子(IME)应用场景广泛 目前市场处于成长阶段

  膜内电子(IME)是模内装饰(IMD)工艺、模内镶件注塑(模内贴标,IML)所延伸的一种新型技术,即在薄膜上印刷图案装饰层后,直接在薄膜上印刷线路,再在薄膜线路表面上进行SMT贴合电子元器件,经热成型和注塑成型,将电子功能(如触摸控制、照明)直接嵌入塑料部件内部。

  膜内电子(IME)是一种一体成型工艺,融合了丝网印刷、热成型、注射成型等制造工艺,相比于传统水转印、喷涂工艺,膜内电子(IME)具有无污染的优势,相比于传统机械开关,具有节省空间、材料消耗少、所需部件数量少等优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年中国模内电子(IME)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显示,模内电子(IME)适用于需要装饰性触敏表面的场景,应用场景广阔,可应用在汽车、包装、消费电子、家用电器、医疗器械、智能可穿戴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要求越来越高,膜内电子(IME)应用空间随之扩大。

  膜内电子(IME)上游原材料包括导电油墨、介电油墨、导电粘合剂、热塑性塑料(如聚碳酸酯PC、聚酯)、透明基材等。导电油墨是膜内电子(IME)工艺的重要原材料,具有导电、装饰等作用。导电油墨可分为碳系导电油墨、金属系导电油墨、聚合物系导电油墨,目前金属系导电油墨应用较广泛。全球导电油墨相关企业有德国汉高集团、美国陶氏杜邦、广东墨睿科技、方大炭素新材料、宁夏墨工科技等。

  膜内电子(IME)技术始于上世纪90年代,由于设计过程复杂、电子功能集成技术不成熟,膜内电子(IME)商业化应用进展缓慢,2021年福特将其应用在汽车内部设备,率先实现其商业应用。

  目前全球有多家企业参与膜内电子(IME)工艺开发,包括美国爱卓、库尔兹、德国tactoteck、科思创等,如科思创于2024年9月与理想汽车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创新平台,协同发展新型模内结构电子工艺、智能表面技术、高性能光学级材料等。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目前膜内电子(IME)市场处于成长阶段,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外观要求提升、电子功能集成技术发展,膜内电子(IME)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膜内电子(IME)在汽车、家用电器、消费电子、智能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空间,但为实现其更广泛应用,仍需材料企业、方案设计商、零部件供应商及主机厂等多方的努力。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