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识别芯片,又称RFID芯片,指基于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实现数据传输的芯片。射频识别芯片具备安全可靠性高、可读写性佳、数据存储容量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在医疗卫生、通信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工业制造、交通运输以及物流管理等众多领域需求旺盛。
近年来,为规范市场发展,我国有关部门已出台多项射频识别芯片相关行业标准及团体标准,主要包括《T/SIOT 027—2021 射频识别(RFID)芯片防伪追溯系统开发和应用规范》、《T/SILA 016—2024 智能照明射频识别(RFID)芯片应用 技术规范》等。未来伴随行业标准不断完善,我国高质量射频识别芯片市场占比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按照工作频率不同,射频识别芯片可分为高频(HF)芯片、低频(LF)芯片、微波芯片以及超高频(UHF)芯片等。超高频芯片具备环境适应性强、响应速度快、可实现远距离识别等特点,适用于众多场景。未来伴随超高频芯片应用需求增长,我国射频识别芯片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射频识别芯片(RFID芯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射频识别芯片在众多领域需求旺盛,主要包括医疗卫生、通信系统、身份识别系统、工业制造、交通运输以及物流管理等。在医疗卫生领域,射频识别芯片可用于药品追踪、医疗废物处理等场景;在身份识别系统中,射频识别芯片可应用于校园、办公楼、小区、医院等场景;在交通运输领域,其可用于ETC自动收费系统中;在物流管理领域,其可用于货物入库、分拣以及配送等环节。
全球射频识别芯片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瑞士EM Microelectronic公司、荷兰恩智浦半导体公司(NXP)、美国英频杰公司(Impinj)、日本富士通公司(Fujitsu)等。在本土方面,我国射频识别芯片主要生产企业包括鲲鹏信息、远望谷、优博讯、凯路威、坤锐电子、国芯物联等。远望谷具备射频识别芯片自主研发及批量生产实力,据其企业半年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5亿元。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射频识别芯片适用范围较广,未来伴随市场需求逐渐释放,其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随着行业标准不断完善以及技术进步,我国射频识别芯片产量以及质量将有所提升。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布局射频识别芯片行业研发及生产赛道,未来其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