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薄铜箔,指厚度在6微米以下的铜箔。极薄铜箔具备导电性高、轻量化、绿色环保、耐腐蚀等优势,在电池制造、消费电子、储能系统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极薄铜箔制备方法包括电解法、化学沉积法、磁控溅射法等。电解法为极薄铜箔主流制备方法,阳极槽、阴极辊以及生箔一体机等为该法使用的主要设备。阴极辊主要用于极薄铜箔生箔工序中。在行业发展初期,我国阴极辊高度依赖进口,日本和美国为我国主要进口国。近年来,伴随技术成熟度提升,我国阴极辊市场国产化进程有所加快,这将为极薄铜箔行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中国极薄铜箔市场行情监测及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极薄铜箔在众多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主要包括电池制造、消费电子以及储能系统等。在电池制造领域,极薄铜箔可用作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负极集流体,能够有效提升电池循环寿命以及充放电性能。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826GWh。在此背景下,极薄铜箔市场需求将不断增长。
我国极薄铜箔主要生产商包括诺德新材、嘉元科技、泰金新能、宝鑫科技等。诺德新材具备3-6微米极薄铜箔核心制备技术,产品在锂离子电池制造过程中有所应用,宁德时代、中创新航以及比亚迪等大型锂电企业为其主要客户。据诺德新材企业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铜箔库存量达到2834吨。
目前,我国极薄铜箔行业发展仍面临一定挑战。一方面,极薄铜箔通常以铜为原材料制得,近年来,受供需关系影响,铜价呈波动增长趋势,这将为生产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另一方面,极薄铜箔对于表面粗糙度以及制晶粒度要求较高,生产难度较大,我国具备其高质量产品规模化生产实力的企业数量较少。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极薄铜箔作为高性能铜箔,在电池制造领域需求旺盛。未来伴随我国动力型锂离子电池行业景气度提升,极薄铜箔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目前,我国极薄铜箔行业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未来本土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需加大研发投入力度,以提升我国高质量极薄铜箔市场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