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介质超构透镜,具有超薄、轻质、易于集成、功能多样化、成像质量高等优点,适用于集成光学系统中,是光学透镜领域研究热点,成为传统玻璃透镜、晶体透镜的理想替代品。
电子、汽车等领域对包括光学透镜在内的成像系统体积要求不断缩小,传统透镜受材料折射率影响,尺寸进一步缩小难度大。为满足小尺寸、高成像质量需求,超构透镜被提出。
超构透镜也称超透镜,是二维平面透镜结构,利用平面二维超材料制成,可以将多种复杂光学功能集成于同一平面,具有超薄、重量轻、成像质量高、易于集成、成本低等优点,且可以透过任意波长的光,能够调控光的相位、振幅等参数,是一种新兴光学技术,商业化速度正在加快。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30年中国全介质超构透镜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为进一步提高性能,可以选择高折射率、低损耗的介质材料制造全介质超构透镜。全介质超构透镜利用人工构造的亚波长结构阵列,对光的相位、振幅等参数进行调控;单个全介质超构透镜可以实现多种功能,能够大幅减少光学仪器中各类光学元件的需求量,简化结构、缩小体积、降低成本;全介质超构透镜制造工艺与CMOS工艺兼容,可利用现有半导体工厂进行规模化生产。
全介质超构透镜能够广泛应用在成像、显示、传感等领域,进而可以应用在通信、消费电子、可穿戴智能设备、自动驾驶汽车、医疗设备、机器人等行业,拥有巨大发展潜力。
2024年8月,我国工信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信息光子技术”重点专项2024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将基于全介质超构表面的增强现实成像技术列入,提出研究用于红绿蓝三基色的高效率消色差成像的大口径、大数值孔径(NA)、大视场角(FOV)的全介质级联超构透镜。这对我国全介质超构透镜行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全介质超构透镜相关研究成果正在增多。2022年7月,湖南大学团队针对微型成像系统应用的介质超构透镜进展和挑战进行了综述,相关成果发表于《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2024年10月,宁波大学联合浙江大学、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制备出长波红外全介质超构透镜,在硫系玻璃表面刻蚀出高深宽比超构透镜微结构,实现长波红外光场的高效聚焦和成像,结构简单,利于批量制备,相关成果发表于《Opto-Electronic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