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物质是计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保护、纳米制造、食品安全、药物研发、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标准物质是具有一种或多种规定特性足够均匀且稳定的材料,已被确定其符合测量过程的预期用途。
我国标准物质研制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之前,由于技术水平有限、企业研发能力弱、国产标准物质数量少,我国市场由进口标准物质占据主导,占比达95%以上。国外标准物质研制企业有美国国家标准和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NIST)、Millipore-Sigma公司、Duke公司、德国Dr.E公司等。
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市场对计量检测的需求快速释放,为保障国家利益,标准物质自主化研制势在必行。近年来,得益于国家政策支持、研制水平提升,我国标准物质研制数量持续增加,根据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及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家标准物质批准量达17137项,2024年前三季度,新批准建立国家标准物质483项。
标准物质分为一级标准物质和二级标准物质。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8年中国标准物质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显示,一级标准物质具有研发投入高、技术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等特点,目前申报主体以科研机构为主,包括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北京化工大学等。
二级标准物质审批难度较一级标准物质低,获批数量整体占比较高,申报主体以企业为主,包括北京海岸鸿蒙标准物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北方伟业计量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二级标准物质应用频率较高、产业化特征明显,但市场竞争更为激烈。
为推动标准物质高质量、规范化发展,近年来,我国有关部门发布了多项标准物质研制标准,包括T/CVMA3-2018《兽医检测用核酸标准物质研制技术规范》、JJF 1342-2022《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通用要求》、JJF 2060-2023《亚微米及纳米级颗粒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等,其中JJF 2060-2023《亚微米及纳米级颗粒粒度标准物质的研制》是国内外首部关于纳米材料标准物质的研制规范。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近年来,我国标准物质数量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尤其是二级标准物质,极大地满足了我国工业生产、对外贸易等领域的需求。随着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深入应用,各领域对标准物质仍存在庞大需求,尤其是纳米制造、纳米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目前我国标准物质研制呈现出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国家科研机构为主、民营企业为辅的格局,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这一格局。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