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肽酶是能特异性催化蛋白质或多肽链N末端氨基酸水解的一类蛋白酶统称。氨基肽酶根据底物偏好、金属离子依赖性等特征,可分为多种亚型(如亮氨酸、丙氨酸、精氨酸氨基肽酶等)。氨基肽酶作为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和应用价值的水解酶,可以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工业、体外诊断等多个领域。
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出具的《
2025年全球及中国氨基肽酶产业深度研究报告》显示,全球氨基肽酶市场规模获奖从2025年的9.3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的11.6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75%。2025年6月,卫健委批准了氨基肽酶作为一种新的食品工业用酶制剂,行业能名正言顺地将氨基肽酶纳入配方研发与加工工艺的核心环节,尤其替代蛋白领域直接受益,推动氨基肽酶市场规模的增长。
在生物制药与生物技术领域,氨基肽酶可以应用于重组蛋白纯化(如去除融合标签)、蛋白质结构研究(N端测序)、治疗性肽类药物生产(前体肽的特异性剪切)。其中,氨基肽酶主要应用于重组蛋白生产中标签去除工艺成熟,治疗性应用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未来,氨基肽酶还可以探索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的定点释放系统。
在食品与饲料工业领域中,氨基肽酶在植物蛋白深加工环节应用广泛,技术成熟度较高,比如用于制成植物蛋白水解脱苦(大豆、豌豆等)、风味提升(乳制品熟成、肉制品嫩化)、功能性活性肽制备等。未来,氨基肽酶可以用于新型替代蛋白,针对藻蛋白、昆虫蛋白等新兴原料优化酶配方。氨基肽酶也可以用于复合酶体系设计,与内切蛋白酶协同实现高效可控水解。氨基肽酶还可以用于功能性导向生产,定制酶解工艺定向释放降血压、抗氧化等活性肽。
过去植物蛋白加工长期受困于豆腥、涩味等感官缺陷,传统酶制剂无法兼顾深度脱苦与功能性保留的双重要求,而氨基肽酶以其精准作用于苦味肽段的特性,为企业提供了靶向改良风味的强效工具,使豌豆、大豆蛋白饮品及素肉产品的适口性迎来实质突破。同时,其催化反应的低副产物特性也为控制加工过程有害物生成、提升食品安全性提供新路径。2025年6月,氨基肽酶获得卫健委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赋予技术研发商业转化的确定性,驱动资本与企业加码氨基肽酶的产学研协同开发。监管认可还促成产业链资源加速整合,上游原料供应企业可借助酶制剂商资源,将豌豆蛋白、大米蛋白等原料特性数据嵌入酶设计流程,实现原料与酶种的同步优化;下游食品品牌则可与酶企合作推出“酶技术升级”背书的新产品线,形成新的细分市场。
在全球市场中,生产氨基肽酶的主要企业有诺维信(Novozymes)、天野酶(Amano Enzyme)等;在中国市场中,生产氨基肽酶的主要企业有溢多利、新华扬、引航生物、弈柯莱等。
中国企业需把握底层技术突破(蛋白理性设计、高效表达)与高价值场景卡位(治疗应用、诊断上游)两大关键,逐步构建从“生产跟随”到“技术原创”的产业竞争力,在全球化酶制剂市场中实现层级跃迁。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