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膨胀微球,是一种粒径在5-50微米之间,具有核壳结构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可膨胀微球具备机械强度高、轻量化、发泡效率高、耐温性好等优势,在汽车制造、建筑工程、电子电气、鞋材制造、包装、纺织、医疗卫生等众多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
可膨胀微球制备方法众多,主要包括热致相分离法、悬浮聚合-浸渍法、无皂乳液聚合法、乳液聚合法以及Pickering悬浮聚合法等。热致相分离法指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乙醇混合物为原材料,经相分离制得可膨胀微球;乳液聚合法能够实现更高聚合速率,在可膨胀微球制备过程中应用较多。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可膨胀微球产量及质量有望提升。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可膨胀微球行业深度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显示,可膨胀微球在众多领域拥有潜在应用价值。在汽车制造领域,可膨胀微球可用作汽车减震降噪材料、内饰材料、涂层材料以及密封材料;在建筑工程领域,其可添加于隔热保温砂浆中,能够有效提升建筑的保温性能;在鞋材制造领域,其可用作鞋底发泡材料;在包装领域,其可用于制备缓冲包装材料。随着下游行业发展速度加快,全球可膨胀微球市场规模不断增长,2024年达到12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行业景气度提升,我国可膨胀微球研发热情持续高涨。2025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张文杰教授和蒋欣泉教授团队开发出一种丝素纤维胶囊和一种基于水凝胶的可膨胀微球,采用以上两种材料成功制备出自生长(SG)支架,该支架具备诱导骨再生和促进骨组织修复等效果,未来有望在骨科手术中获得应用。未来随着研究不断深入,我国可膨胀微球行业发展速度将有所加快。
全球可膨胀微球主要生产企业包括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SEKISUI CHEMICAL)、日本松本油脂制药株式会社(MATSUMOTO YUSHI-SEIYAKU)、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Akzo Nobel)等。在本土方面,快思瑞科技、西能化工、武汉峻发等为我国可膨胀微球市场主要参与者。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可膨胀微球作为一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众多领域拥有巨大应用潜力。未来随着研究深入、技术进步,我国可膨胀微球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目前,我国已有多家企业掌握可膨胀微球核心制备技术,未来其行业发展前景将持续向好。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