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8小时工作制,人们每天会有8小时的自由支配时间。人类有
消费(接受信息)、分享(传播信息)、创造(提供新信息)的需求。在以前人们只在电视机前进行消费,而如今,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分享和创造。这就创造了认知盈余。我们可以想象,认知盈余在中国共享经济中的应用:
兴趣/知识图谱:从豆瓣的优质内容积累到知乎、果壳网的崛起,让拥有共同兴趣和知识背景的人群抱团分享和形成信息沉淀,已经是一条被验证的道路。作为一个非娱乐型产品,知乎每天30分钟以上的用户使用时长和月度20多亿次的内容浏览,都是让人惊艳的成绩。而受大众审美所处阶段的局限,美丽说、小红书等PGC的内容组织形式也一定程度上变成了Pinterest在中国的变种。
劳动力图谱:e代驾平台吸纳了8万名货客车司机的业余时间,日订单峰值达到12万单,我们调研发现大量司机在e代驾平台的收入达到个人月收入的一半以上。但是为什么差不多同时间推出的很多上门家政、按摩服务的日订单量却迟迟无法过万呢?奥秘就是服务本身的标准化和可度量化,当平台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培训、教育这些兼职人员时,也急剧提高了管理成本和规模化的难度。
本地图谱:这在中国是一个巨大空白(陌陌群组部分解决这一需求),在美国Nextdoor覆盖了50个州的2万多个社区,居民利用这个平台贡献了大量有价值的本地信息,如周边商户评价和推荐、分类服务预订、失物招领、安全警示、跳蚤市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