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就要来了,随着微商的加入,今年的“双十一”异常热闹。各种“砍价”、“秒杀”、“限时购”等促销手法玩得不亦乐乎。三年微商PK十年电商,有人认为这是一场持久的军事竟备赛,也有人认为这是一场一开始就注定以悲剧收场的滑稽游戏。那么,微商进军“双十一”与主流电商PK,是否在以卵击石?
微商是一个脱胎于社交网络的社群化电商,库存量、现金流、物流、资金流等各个方面还无法与主流电商相抗衡。微商的库存量相当于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各大电商平台,如九牛一毛。而且微商如果没有稳定的业务很难有正向的现金流,不囤货不招代理又无法保证正常的资金流转,而在物流上更是高度依赖于第三方,很少微商能做到京东这样自建物流、仓储,但“双十一”的物流,对于用户来讲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体验。
而且相较于主流电商,微商缺乏可沉淀的品牌。纵观微商,似乎除了化妆品、美妆之外,其它的好像无人问津,也看不到什么起色。近来,微商中也不乏一些 “踩红线”、“钻空子”的人,导致微商中信任受损,而微商做的就是信任经济。
难道微商进军“双十一”与主流电商竞争是在以卵击石?其实也不然。在以流量为王的1.0电商时代,随着渠道的多元化、垂直购物APP的兴起,巨头们的“流量蓄池”会不断被分化,越来越多的商家们会选择更利于自己产品销售的专业精准平台,而用户则会更愿意将时间精力花在这些“小众”的平台上。在这方面,微商表现出了它的盎然生机。
随着平台微商向社交电商过度,越来越多的后继者选择从货源好、产品性价比高的垂直细分领域入手,抢食由淘宝、京东主宰的市场大蛋糕。如果说“双十一”的天猫、京东是广撒网捕鱼的话,那么微商就是占山为王,在垂直细分市场巩固自己的地盘。
经过朋友圈的洗礼和市场的自我调控,微商走向社交电商的趋势已成从业者的共识。前几天湖南卫视著名的主持人汪涵代言的关于“双十一”的萌店广告,首次出现在朋友圈中,引起业界关注。从平台微商转型到移动社交电商的萌店扬言投入3亿来打响这场攻坚战,算是社交电商正式向传统电商交锋的预告,也是为了给平台正名,为自己建立新形象。
新思界
产业研究中心认为,微商进军“双十一”不是在以卵击石,而是市场多元化的表现,也是微商靠近主流电商的象征。随着主流电商平台获取流量和营销的成本的提高,主流电商也将注入社交功能。对于微商来说,除了在口碑信誉上重整之外,还需要打破过去微商给人的印象,让社交电商的形象更加真实,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三年微商PK十年电商,未来将是“社交+电商”的概念新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