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支付将终端设备、互联网、应用提供商以及金融机构相融合,这几年,先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APP支付“1.0时代”,而以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社交支付打破了支付宝一家独大的局面,自此移动支付进入“2.0时代”。如今是以智能硬件(智能手机、iPad、智能穿戴)为终端的NFC近场支付,Apple Pay进入中国是发展NFC的一个契机,移动支付能否因此开启“3.0时代”呢?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NFC近场通信技术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缩写,也就是近场通信,由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及互联互通技术整合演变而来,是一种短距离数据传输技术。该功能相对于传统的蓝牙以及红外等数据传输功能各有利弊,是目前主流的近距离通信技术之一。NFC 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手机用户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
直白点说就是,NFC技术将我们的手机变成了一张智能的银行卡,我们在将我们的银行卡与其绑定之后,它的内部就会形成一个独一无二的电子信号。然后我们就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替代自己的IC卡(包括信用卡)场合商场刷卡、公交卡、门禁管制,车票,门票等等。此种方式有一个极大的优点,那就是卡片通过非接触读卡器的 RF 域来供电,即便是手机没电了也可以正常支付。
可见,从支付方式来看,NFC模式无疑使要比支付宝模式更加便捷的。在安全性方面,NFC又是模式是如何保障我们的财产安全的呢?
首先,在NFC支付模式中,我们的财产是在银行与商户的银行之间完成的,而支付宝模式财产是在支付宝中完成的。而目前运营商和银联(银行)均采用TSM(可信服务管理)平台管理,可以将银行卡信息安全地下载到手机SIM卡中。在支付过程中,手机NFC的认证采用了CPU加密技术,其安全水平与银行发行的芯片卡相同。
其次,在用
NFC支付时不到0.1秒的时间就可以完成ID与密钥等数据传递,黑客在如此快速交换数据的条件下截获并破译无线电信号的几率很小。此外,NFC要求的通信距离较RFID要近,一般在10厘米的距离内,因此它的安全性也比RFID进一步得到增强。
所以安全性方面,NFC模式是相当可靠地,最为关键的是我们使用NFC支付的场景多为与POS机接触,是需要得到我们主观认可才能完成的。而支付宝的扫码支付等模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无法确定该二维码本身的安全程度。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NFC模式较之支付宝模式可谓是毫不逊色,随着苹果与小米的共同发力,比然会让其得到新生。但是现在看来,要取代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颠覆支付行业,还是很有难度的。
一方面,中国近场支付市场虽然已经发展了十年之久,但是份额一直很小。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的移动用户中,客户端软件支付、手机网页支付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移动支付方式。其中手机下载客户端支付的占比为65.9%;手机网页支付(通过手机访问购物网站,选择适合的支付方式完成交易)的用户占比为32.9%;通过扫二维码进行支付的占比为24.8%;而在终端设备上(例如POS机、手机刷卡器等)刷手机(即NFC近场支付)的占比约为16%。
另一方面,目前来看,相对于支付宝和微信扫码支付,近场支付似乎并不具有颠覆扫码支付的能力。在前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移动支付大战中,近场支付也是包含在内的。Apple Pay进入中国,或许只是让中国的近场支付份额提升。
此外,NFC真正的用武之地在于提升移动支付的便捷性以及解决支付安全问题。而支付平台最关心的是支付场景以及后续延伸的信贷、理财乃至保险业务。NFC本质上只是一项技术,何况支付宝也在布局。
更多关于
移动互联网资讯请关注新思界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