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互联网 > 聚焦 >

盗刷事件频发 第三方支付如何防范?

2016-03-26 18:39      责任编辑:王军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时下,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刷的案件频发。行业研究人士认为,这是因为当下一些互联网机构只强调快捷而忽视安全,对消费者资金安全责任意识不够,才导致出现了消费者非自身原因下资金被盗刷的情况。对普通金融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支付产品与服务时,应尽量使用那些安全性与便捷性有机统一的机构与产品。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支付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率支付方式的同时,该如何保障资金安全?
 
        风险不容忽视
 
        近年来,我国支付产品与服务尤其是移动支付推陈出新,发展迅速。移动支付主要有银行卡支付、NFC支付、扫码支付三种方式。但不少金融消费者在享受移动支付带来的方便快捷时,往往意识不到可能随之而来的风险。
 
        第三方支付的风险主要有:一是部分支付机构风险意识薄弱,存在较多安全漏洞,导致客户资金和信息保护机制缺失,给了违法分子可乘之机,对用户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二是部分支付机构普遍缺乏保护用户权益的有效机制,普通用户维权存在投诉难、报案难、取证难。尽管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承诺先行赔付,或者引入盗刷保险,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账户实名制方面不够重视,欠账较多。这不但为洗钱等活动提供便利,也导致出现账户盗刷之后难以追查的问题。此外,少数支付机构还存在挪用客户资金等不良行为。
 
        行业研究人士认为,相比传统银行,互联网金融机构在面对“便捷”与“安全”的选择时,往往将前者放在首位。缺乏安全性的快捷,是没有价值的,相反,还会导致很多负面的影响。当下,一些互联网机构片面强调快捷而忽视了安全,没有履行好对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导致了消费者出现非自身原因下资金被盗刷的情况。第三方支付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实现多赢,构建一个金融消费者友好型的金融市场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规范行业自律
 
        盗刷事件的发生,表明涉及盗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本身存在很大隐患。故此,查漏补缺是首先要做的。这需要监管部门重申保护消费者资金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网络支付开展地毯式监督排查,包括对支付平台的技术软件、风险控制制度等进行全面体检。必要的话,由于消费者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资金盗刷,损失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承担。从而倒逼第三方支付转型升级,主动完善自身管控水平,更好的为消费者服务。
         
        去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已正式发布第三方支付管理办法,作为支付市场的补充者,第三方支付应坚持“小额”“小微”等原则。普通金融消费者是金融市场中的弱势群体,尽管所涉及金额不高,一旦出现类似盗刷事件,但维权成本普遍过高。因此,要杜绝支付危险的发生,还需要互联网机构加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实际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8条规定已明确指出,提供证券、保险、银行等金融服务的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经营地址、联系方式、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信息。
 
        特别指出的是,非银行支付机构尤其是行业领先的支付机构,更需要充分考虑到自己对于零售支付体系的重要性在提升,因此需不断优化自身的安全标准与意识。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在支付业务功能监管、支付技术标准与规则完善等方面也应做好具体措施,尽快推动各类新型电子支付的标准化发展。
 
        消费者需提高安全意识
 
        消费者在图快捷、方便的同时,要注意快捷和安全两者兼顾,始终坚持安全第一。对普通金融消费者而言,在选择支付产品与服务时,应尽量使用那些安全性与便捷性有机统一的机构与产品,或者使用信用卡等支付方式。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产品,一般只适用于小额支付。同时绑定在第三方支付上的银行卡,只保留少量余额,并且支付时,尽量选择使用密码及短信验证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案,并保留证据。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5年第三方支付深度是市场调研及投资策略分析研究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盗刷事件 第三方支付 信用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