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互联网 > 聚焦 >

饿了么自建举报系统 仍无法规避黑餐厅事实

2016-03-26 19:12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饿了么自建举报系统 仍无法规避黑餐厅事实
 
        被央视“3·15”晚会曝光后的几天里,饿了么及其他外卖平台遭到全国各地食药监部门的约谈,要求加强监管和自查。饿了么也表示已建立了百人品控团队加强监管和排查。但另组团队显然是一笔不小的成本,对此,饿了么同步上线举报系统,包括资质举报、信息问题等,借助用户反馈减压。

        昨日,饿了么手机App提供了更新选项,在更新记录中显示“新增举报商家功能”。据悉,百度外卖、美团外卖早已提供举报商家功能,涉及商家刷单、价格高于线下门店、菜品质量及服务等问题。而饿了么额外增加了“商家经营许可证不符”和“商家营业执照不符”两个细分选项,通过用户举报的方式加强对平台商家的监管。在这之前,饿了么还开通了24小时举报热线。

        接连发布整改措施也是无奈之举。在被曝光后的十天里,饿了么被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的食药监部门约谈。对此,饿了么也立下军令状,表示已组建百余人的线下商户品控团队,在多个城市对线下餐厅展开全面排查,对存在资质问题、卫生问题的商户进行下线处理。饿了么相关负责人坦言,饿了么平台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近50万商户,餐厅存量巨大,线下市场人员有限,逐一排查进程缓慢。

        但是,仍然无法规避其黑餐厅的事实。饿了么表示,饿了么的确存在监管层面的疏漏,但以上现象正是餐饮服务链长而且比较落后的体现,互联网对产业链的改造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此前,媒体广泛报道,饿了么地推过程中存在日增三家店的KPI考核,大量无证商家进驻平台,与这种KPI考核以及考核背后的资本冲动有关。曾就饿了么风波联系饿了么的资本方,但经纬中国及红杉资本相关负责人均拒绝就此置评。

        饿了么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任何外卖平台都会有KPI考核机制,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纪律要求,不能将KPI考核以及资本方的压力看作是出现问题的根源。“基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会有违规操作的情况出现,公司内部也有监察部门,此前就已处理多名违规人员。”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从业者说,要区别对待“黑外卖”和“无证经营”。“黑外卖”纯属黑作坊,饿了么上事实存在这种商家,的确说不过去,应坚决取缔。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从法律上讲,任何平台都不得引入无证经营黑餐厅,更别说饿了么。而饿了么事件也再次把国内烧钱的外卖平台逼到了节点之上,这种基于信任关系的模式中存在大量风险,烧钱的O2O模式可能要发生转变。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6年外卖平台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策略建议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饿了么 黑餐厅 举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