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3·15”央视曝光了餐饮O2O平台上入驻商家的乱象之后,监管部门对餐饮外卖监管也严格起来,“私人定制”“独家秘方”“家的味道”等私厨平台的质疑声也随着而起。为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网络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查处办法》,国家食药监总局官员强调称,“家庭厨房”类私厨平台亦需获得食品经营许可。将于2016年10月1日施行。
据了解,该办法中明确规定,通过第三方平台进行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经营活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其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通过自建网站交易的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在其网站首页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
政策出台前夜,家厨分享平台类产品纷纷离场。据了解,目前,市场上很多曾经模式亮眼的、共享经济与“吃”相结合的创业项目已经彻底停止运营,或名存实亡。行业内比较有名的妈妈的菜APP在苹果商店已经没有下载版本提供,官方微信更新至去年8月;蹭饭APP的iOS版本最后一次更新是在去年11月,产品内上传发布的蹭饭内容也大都在去年。此外,e袋洗暂停运营旗下小e管饭,我有饭在7月份都没有任何私房菜上新。家厨平台行业成规模的只剩回家吃饭。
其实,促使家厨分享平台离场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政策是其一,运营压力大是其二。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底到2015年上半年,国内出现的私厨共享平台达十余家,且普遍受到资本青睐。其中,“丫米厨房”2015年初拿到了IDG千万级天使轮投资;“爱大厨”于同年7月完成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好厨师”也完成了1亿元的B轮融资。
拿到钱后,不少私厨共享平台对家厨和用户两端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再加上公司的运营成本、物流成本等等,烧钱的速度非常快。然而O2O烧钱、重补贴的方式往往会掩盖掉伪需求。导致许多私厨共享平台平台无法准确地判断用户需求,虽然平台产品满足了一部分需求却无法形成持续供给,运营压力大。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跟外卖不同,私厨外卖一般是基于家庭厨房的第三方平台,家庭厨房的分布更加分散且隐蔽,很难对其形成覆盖式监管,因此,难于监管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一直是悬在私厨外卖平台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还没有严格的监管体系的背景下,监管部门加强监管也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护。监管趋严加之整个O2O领域步入淘汰期,自去年以来,不少私厨外卖平台已经相继退出或者转型。
就在上个月,《舌尖上的中国》美食顾问董克平出任“回家吃饭”美食总顾问,帮助平台寻找孵化“散落在民间的好味道”,挖掘具有品牌化潜力的家庭厨房。这一消息被看做是“回家吃饭”对外释放的转型信号,即由私厨外卖平台转向品牌私厨孵化器。
不过,这一转型方向并不被外界看好。有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对于像“回家吃饭”这样的私厨外卖平台而言,扶植具有品牌化潜力的家庭厨房也并非自身擅长。家庭厨房品牌化不仅需要营销推广,更需要食材采购、运营管理、物流配送乃至投融资在内的一系列支持,在这方面,餐饮大佬真功夫、外婆家等都已经在做类似的事情,相比之下“回家吃饭”缺乏有竞争力的餐饮供应链资源。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6-2020年中国餐饮O2O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