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型机器人又名人机协同作业机器人,旨在引导或辅助人类实现特定作业任务,在降低人类劳动负担的同时还能够感知人类的偏差操作并及时纠正。协作机器人往往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对一起工作的人类而言安全性高。并且,协作机器人很适应新任务能力强,适合用于辅助小批量生产中。根据工业4.0的理念,未来工厂中,机器将变得智能,并且能与人类互联共通,人机协作机器人因此被认为是未来工厂的趋势。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7-2021年协作型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显示,相较于传统机器人,协作型机器人具备工序轻量化、小型化、精细化的特点,能够满足未来以3C为主导的消费电子产业对工业机器人的供应需求和要求。协作型机器人目前正处于市场推广阶段,由于其小型、轻量化、高度集成的发展趋势,未来将主要用于拓展新兴领域。
早在2012年12月,德国著名汽车生产厂商宝马公司率先在其美国卡罗莱纳州斯帕坦堡市的汽车工厂采用协作机器人。它们与人类员工共同完成对汽车车门的绝缘和防水处理工序。此后,协作机器人被广泛运用,也诞生了一些世界上的知名生产厂商,但总的来看,目前研发协作型机器人的企业主要分成三类:
一是拥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型企业,例如丹麦UniversalRobots的UR系列机器人和美国RethinkRobotics的Baxter和Sawyer协作机器人;二是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比如ABB的YuMi协作机器人和库卡的LBRiiwa智能工业工作助理等;三是互联网企业,比如谷歌、亚马逊等,这些类型企业大都具备核心技术、大量业内资源、以及资本运作等优势。
我国虽是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使用国,但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国产化率还不高,甚至至今还未引起国内企业的足够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步伐。
今年5月,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发布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工业机器人速度、载荷、精度、自重比等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环保和民生问题,机器人作为实现自动化、绿色化生产的重要工具帮助相关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未来,机器人的在新兴行业的应用将不断深化。人机协作机器人能够将小件装配等自动化应用,实现人机共处,是机器人发展重要方向之一。
国外巨头在协作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和技术,具有垄断地位,我们处于追赶者的角色,占领制高点难度较大。但我国协作机器人市场还有很大的空间。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从投资和产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弯道超车。例如,机器人在汽车领域应用非常广泛和成熟,但是在电子行业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对人机协作的需求更高。
更多
机械设备请关注新思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