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100多年里,钢铁材料曾经是全世界应用范围最广、不可或缺的功能性结构性材料,目前仍然在金属材料里面性价比最高、应用最广,未来很长一个时期内还将保持这种地位。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实施,我国装备制造业逐步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更离不开钢铁材料的强大支撑和品质保证。
我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有一个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就是传统钢铁行业如何融入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的潮流,来适应装备制造业日益提升的对钢材的品质化需求。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钢铁工业实现了迅猛发展,从改革开放初期年产几千万吨钢,到现在年产超过8亿吨。虽然现在国家提倡去产能,但在未来,钢铁工业仍将在整个国民经济结构升级,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中担当重要角色。
关于钢铁企业如何推进智能制造,新思界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必须要做好以下三点:
第一,钢铁企业的生产方式要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转变。过去我们更多是满足量的需求,因为面对的主要是来自基础设施产业、房地产产业的规模化、同质化需求,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档次也不是很高。现在,随着整个中国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对中间的钢铁材料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钢铁材料的个性化、品质化、差异化需求时代已经到来。
第二,智能制造应该突出企业系统的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而不是智能制造技术本身。过去,我们为了适应规模化同质化需求,必须把钢铁企业的装备做大,规模做大,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固定成本。现在呢?我们面对需求结构的变化,则要把大企业做“小”,实现“小微化”经营。
像河钢这样的企业,产能已经达到5000万吨,排名世界第三。我们应该从大变小,把企业拆分成一个个小的市场单元,实施以产线为独立市场单元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变革。这里面有智能制造技术问题,但更多的是商业模式、管理体系的创新问题。
第三,智能制造应该强化跨界思维。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行业、产业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比如,德国的蒂森克虏伯钢铁公司已经把自己定位为高端金属材料及零部件解决方案商和电梯制造商,将传统的钢铁制造延伸拓展成跟钢铁相关的一个高科技企业。
新思界
产业研究分析师认为,应该以《中国制造2025》为契机,钢铁企业应当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或数字化车间,应紧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应用的历史机遇,培育市场竞争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