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3-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标准化专题论坛”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大会围绕世界机器人研究和应用重点领域以及智能社会创新发展,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搭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组织中国专家和国际同行研讨机器人发展创新趋势,明确机器人产业发展导向,探寻机器人革命对未来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为中国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战略、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提升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国际影响力。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目前在工业、医学、农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等有重要用途。近两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工业机器人已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应用需求潜力巨大。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了机器人产业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
2016年中国机器人出货量为9万台,增长率为27.8%,同时,2016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112亿美元。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院发布的
《2017-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分析报告》显示,预计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19亿美元。
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在民用领域,国际上工业机器人主要市场被安川、FANUC、KUKA、ABB四大公司占据。同时,“中国增长”让全球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巨头都把目光投向我国,总部在瑞士的ABB、日本的FANUC和YASKAWA、德国的KUKA不约而同地都将其中国总部设在上海。目前,这四家企业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总共达到八成以上,前三家在全球的机器人销量都突破了20万台。
在军用领域,由美国政府支持的军用机器人开发商占据了全球军用机器人市场的84%,欧洲占据15%,而中国仅为0.1%。军用机器人领军企业General Dynamics市场占有率为27%,诺格公司、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紧随其后。
机器人技术专利情况
目前,中国工业机器人的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控制器、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均取得突破。2015年以来,我国机器人专利申请数量大幅增长。2015年增长至15704项,增长率为57.53%,2016年增长至23076项,增长率为46.94%;2017年1-8月,已提交机器人相关专利申请4038项。专利大都分布在机械手的结构、控制、触摸、安全和程序控制技术,以及工业机器人的航道控制、自动控制、传输、多铰接爪臂技术等方面。
新思界
行业研究员认为,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良好,投资机会较多,但面临着较高的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