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作为一种具备高安全性能的通信技术近年来获得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政府机构和科研院牵头建设了多个量子通信项目,推动了我国量子通信产业及技术的不断进步。但总的来说,我国量子通信行业目前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技术和产业化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技术方面,量子通信的商用仍面临一些挑战。量子通信在成码率、稳定性、抗干扰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现有条件下,基于量子密钥分配或量子隐形传态的通信技术很难超越经典通信系统在通信速率、通信距离、抗干扰等方面的性能,现在的光量子传输速率仍达不到光纤传输的。光纤量子密钥分发系统安全码率在10KM传输距离下达1Mbps,最远传输距离达300KM。与此同时,理想的量子通信协议在现实技术条件下很难实现。就单光子通信而言,单光子源生成、量子态控制及量子测量等技术并不成熟。此外,光子损耗及量子退相干问题,在对量子通信过程中,如何尽量减小光子损耗,保持量子特性不被破坏、减少量子退相干效应是目前的技术难题。
在产业化方面,量子通信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其一,采用量子通信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传输成本比传统通道传输要高,如何在提升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是一个亟需探讨的问题;其二,目前量子通信项目的开展主要以高校、研究院所为主,市场其他设备厂商、集成商的参与很少,不利于产品的产业化推广和应用;其三,目前国内仍未建立量子通信相关标准,就需要将目前的技术进行专利化和标准化,才有利于保障企业的研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行业产业化发展。
新思界
投资分析师指出,虽然目前我国量子通信技术及应用还不够成熟,但不可否认的是量子通信技术在安全性、传输效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通信技术,是未来通信领域发展趋势。目前量子通信的应用范围还非常有限,未来随着行业认知度提升、相关产品价格降低,相信可开发潜力巨大。根据新思界发布的
《2017-2021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显示,国内量子通信短期市场规模在100-130亿元左右,长期市场规模有望超千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