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规模发展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大致经历了起步阶段、适度发展阶段和积极快速发展阶段等三个阶段,现设备国产化率已基本达到90%左右。近年来国家政策对核电发展持积极支持态度,行业发展面临的政策较好,且投资机会较多。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核电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相对于国内目前的主要电力来源火电站,核电在运行过程中污染物排放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量都很少,发电成本与火电持平,经济实用性强;另外现在的第三代核电站可以自动对内芯的故障意外事故降温,安全性大大提升,国家处于环境保护和能源行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对核电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逐步加强。
《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力争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核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2亿~1.5亿千瓦;重点关注提高天然铀自主供应、核燃料循环产业发展、军民融合、供应设备国产化率等核心问题,核电技术创新将在安全先进民用反应堆、先进核电燃料、核电站建设、运行与延寿等领域取得突破,未来将重点推进核能安全利用。
2016年6月,国家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指出,要加强新材料上下游协作配套,在航空铝材、核电用钢等领域开展协同应用试点示范,搭建协同应用平台,鼓励核电行业配套产业快速发展。
2017年1月,国家发布的能源技术创新“十三五”规划围绕安全先进的民用反应堆、先进核燃料、核电站建设、运行与延寿等技术领域部署8个集中攻关项目,4个示范项目,6个推广项目。
核电行业壁垒较高,主要有资质壁垒,核电站的运营需要较高的安全防护能力,对于核电站运营商的技术能力要求极高。目前我国具有核电站运营资质的运营商只有中广核、中核、国核三家,其他发电企业只能参股;技术壁垒,核电燃料天然具有一定的辐射性,核电设备需要有较好的防辐射、防腐蚀、耐高温、耐高压性能,因此核电设备的生产、核电站运营企业需要有较强的研发实力、技术积累和规范生产能力才能满足需求,一般的企业进入难度较大。
新思界
产业分析师认为,核电的产业链基本可以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主要包括核燃料、核电建材和其他耗材的生产,中游包含核电设备的生产制造及核电站施工,下游为核电站的运营,由于上游核燃料有放射性,下游技术要求极高,且需要长期大批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切入难度较大,核电行业相对容易切入的缓解是上游核电建材、中游核电设备的生产制造、核电站施工环节,这些核电相关的行业面临较好的国家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