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垃圾污染严重,垃圾分类势在必行。垃圾分类是一项肮脏、枯燥且危险的工作。在工作中,垃圾回收工人受伤的人数是其他工作工人的两倍,此外,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也使垃圾处理成为危险职业之一。随着各国环保政策和理念的推行,全球对环保投入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科学技术不断向前迈进,人脸识别的技术越来越高超,这些原因是人工智能应用到垃圾分类工作的发力点。未来,智能垃圾分类是垃圾管理的发展趋势之一。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9-2023年中国智能垃圾分类市场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人类已经生产了超过80亿吨塑料,其中超过60亿吨塑料成为垃圾,仅有9%被回收利用,12%被焚烧,79%则进了垃圾填埋场。预计到2050年人类将会产生120亿吨塑料垃圾,智能垃圾垃圾分类机器人潜在的应用市场大。
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研发技术有限。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智能垃圾分类的工作效率愈来愈高。但垃圾是商品的变异体,目前的智能机器人对垃圾的识别率尚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智能垃圾分类的技术有待精进。
用于垃圾分类的人工智能种类较少。不完全统计,应用在市场上的智能垃圾分类的机器人,有加拿大“奥斯卡”垃圾桶、上海GPS垃圾回收机器人、Zen Robotics Recycler垃圾分拣系统和日本FANUC视觉分拣机器人。智能分类机器人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市场上用于垃圾分类的人工智能类型少,因此智能垃圾分类机器人研发空间广阔。
智能垃圾分类需要完整的生态产业链。从垃圾生成—垃圾分类投放—垃圾分类收集—垃圾分类运输—垃圾分类处理—垃圾分类利用,构成一条完整的垃圾处理生态系统。现如今,中国大大小小,数千个智能垃圾分类项目,大部分都处在萌芽状态,智能垃圾分类生态产业链尚不成熟。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在全球对垃圾分类工作日益重视的形势下,智能垃圾分类以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对垃圾进行分类将会是时代发展的常态。现在,智能垃圾分类的机器人只能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在视觉可见的范围内,提醒居民如何分类垃圾,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轻人工分拣垃圾负担。目前智能垃圾分类的技术有限,智能垃圾分类的机器人类型较少,智能垃圾分类的生态产业链尚不成熟,未来智能垃圾分类研究范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