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陀螺仪(NMRG)是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原理的全固态导航级陀螺仪,其是通过敏感原子自旋在静磁场中拉莫尔进动的频率变化来确定运载体的转动。核磁共振陀螺仪是原子陀螺仪的一种,其没有运动部件,性能由原子材料决定,理论上动态测量范围无限。
作为新一代陀螺仪的研究热点方向之一,磁共振陀螺仪具有高精度、小体积、抗干扰能力强、对加速度不敏感等优势。与激光陀螺、光纤陀螺相比,核磁共振陀螺仪体积更小,与微机电陀螺相比,核磁共振陀螺仪精度更高,与其他新型陀螺仪相比,核磁共振陀螺仪研究进展更快。
全球范围内,欧美国家对磁共振陀螺仪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六十年代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受技术限制,21世纪之前,磁共振陀螺仪研究进展缓慢,直到21世纪后,量子技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为磁共振陀螺仪研究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目前磁共振陀螺仪研究已进入芯片级尺寸、战略级精度的阶段。
我国核磁共振陀螺仪研发时间晚于欧美国家,目前在稳定性、成本控制、技术研究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国内核磁共振陀螺仪研究单位包括高校和科研院所,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自动化控制设备研究所、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天控制仪器研究所、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2-2026年核磁共振陀螺仪(NMRG)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核磁共振陀螺仪技术逐渐发展并日趋成熟,在国际市场上,核磁共振陀螺仪已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装备化,其中美国Northrop Grumman公司已研制出面向军事领域的微小型导航级核磁共振陀螺仪。
核磁共振陀螺仪是原子陀螺仪中发展最为成熟的陀螺仪之一,但整体来看,由于量子技术、制造技术尚不成熟,核磁共振陀螺仪距离实用化仍存在一定距离,未来如何保证其在小体积、集成化、高精度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仍将是核磁共振陀螺仪重点研发方向。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凭借小体积、高精度等特点,核磁共振陀螺仪在武器装备、空间探索、国防军工、惯性导航、水下潜航器、航天航空等领域展现出了良好应用前景。随着相关技术发展,以及研究不断深入,核磁共振陀螺仪有望在未来5-10年应用在民用和军事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