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荧光光谱法(MFS),也称为分子荧光分光光度法,物质分子受紫外光、可见光照射,在基态与激发态之间跃迁,产生特征荧光,实现样品定性定量分析,是分子光谱法的一种,属于发射光谱,是一种常见光谱分析技术。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紫外光或者可见光照射样品,样品分子吸收辐射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当激发态分子跃迁回基态时,会释放能量发射出荧光,由于不同分子发射不同特征荧光,基于此原理可实现元素定性分析,通过测量分子荧光强度,可实现元素定量分析。
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工作原理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相似,不同的是发射荧光的粒子是分子而不是原子。二者对比,原子荧光光谱法是由原子中的电子进行能级跃迁,形成的是线光谱;分子荧光光谱法是由分子中的电子能级跃迁,形成的是带光谱。分子荧光光谱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样品需求少的优点,但由于能够产生荧光的化学物质较少,其应用范围较窄。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中国分子荧光光谱法(MFS)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分子荧光光谱法可以检测分析金属离子、非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等,应用在生物学、化学、医学诊断、工业、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在医学诊断领域,分子荧光光谱法可以采用激光器作为光源,产生紫外光激发被检测组织,得到荧光光谱,实现癌症早期诊断;在环境保护领域,分子荧光光谱法可以分析复杂环境样品中的微量、痕量元素,检测环境污染物,例如在水质监测中鉴别污染物成分及含量。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新技术逐步应用,分子荧光光谱法性能不断提升,例如利用荧光试剂来扩大适用范围,且产品的灵敏度、准确度、选择性还在不断提高。现阶段,分子荧光光谱法应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大,成为一种有效的光谱化学分析手段,在科学研究、应用研究领域价值不断增大。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2023年,全球光谱仪市场规模约为79.4亿美元;其中,分子光谱仪份额占比为51%,市场规模约为40.5亿美元,需求继续保持上升态势。全球分子光谱仪市场增长主要受益于食品安全问题加剧、医疗卫生产业发展、环境检测需求增加,分子荧光光谱法在这些领域均有应用,未来发展态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