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震器主要用于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和吸收路面冲击的能量。经过多年发展,减震器的种类逐渐增多。根据阻尼材料不同,减震器可分为可变阻尼减震器、液压减震器、充气减震器等;根据产品结构不同,减震器可分为托盘支架式减震器、托盘式减震器、筒式减震器等。其中,筒式减震器可细分为双筒油气减震器、单筒气压减震器、双筒油压减震器等。
从市场结构来看,托盘支架式减震器为减震器市场中占比最大的细分产品,占比为26.76%;其次为筒式减震器,市场占比为23.42%;排名第三的是托盘式减震器,市场占比为12.39%。
目前,我国减震器产业链已经形成。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行业和零部件行业,提供胶黏剂、橡胶、阻尼介质、镁合金、钢铁等原材料以及弹簧、活塞、活塞杆、阀门等零部件;中游主要为减震器生产行业,负责不同类型减震器的生产、制造等环节;下游主要为应用领域,减震器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设备、航空航天等领域。
减震器主要应用于汽车领域,其市场发展与汽车市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近几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逐渐升级,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市场需求逐渐提升。在此背景下,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1.60%和12.00%。我国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减震器作为汽车悬挂系统中的重要零部件,市场需求随之增长。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9年中国减震器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我国汽车、航空航天等行业快速发展,减震器作为关键零部件,市场需求逐渐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减震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2023年,我国减震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160亿元。
从销量分布来看,我国减震器销售市场主要分布在华东、华北、华南等地区。其中,华东地区为减震器销量最大的地区,占比达到29.62%;其次为华南地区,占比为19.64%。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国外减震器企业主要有Monroe、KYB、Bilstein、Continental等,国内减震器企业主要有渤海汽车、拓普集团、恒发科技、冠盛股份、正裕工业等。国外减震器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较高,研发和资金实力雄厚,主要集中高端市场。国内减震器企业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场。但近几年,我国减震器企业快速发展,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未来逐步向高端市场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