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是一种综合监测系统,集合结构监测、系统辨识、状态评估于一体。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构架主要由感知层、传输层、数据中台层、应用层等构成,具体包括传感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数据处理和控制系统等。
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可用于桥梁、水利大坝、隧道、建筑、地下管廊、高耸结构等基础设施的结构响应(如加速度、应变、位移等)、环境参数(如风、温度等)、载荷(如车流量、车速等)、重点病害等进行监测,其在城市基础设施维护、保障市民生命财产安全、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5-2029年结构健康监测(SHM)系统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行业经营指标深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交通量激增、桥梁老化问题日益凸显,结构健康监测需求不断释放,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满足基础设施高效养护需求,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科技技术进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将进一步向智能化、自动化、多模态传感融合等方向发展。
2024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公路桥梁隧道结构监测系统工作实施方案(2024-2030年)》,要求2030年底,完成高速公路、普通国道桥梁隧道结构监测系统全覆盖。在政策引领下,我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市场空间正不断扩大。
我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市场布局企业包括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中交路桥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博远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黑龙江创新推广工业互联网发展重心有限公司等,其中北京公科固桥技术有限公司牵头申报的“结构健康监测技术”方案入选了交通运输部《高速公路监测预警应用示范揭榜(第二批)》。
标准化是确保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性能、可靠性、互操作性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发布了《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运行维护与管理标准》(T/CECS 652-2019)、《结构健康监测系统施工及验收标准》(T/CECS 765-2020)、《公路桥梁结构监测技术规范》(JT/T 1037-2022)、《桥梁轻量化监测系统建设规范》(DB32/T 4987-2024)等多项标准与规范,为结构健康监测系统高质量生产、规范化应用提供了指导。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我国是全球桥梁数量最多的国家,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我国公路桥梁总计107.93万座。受环境侵蚀、材料老化、长期荷载等影响,桥梁会不可避免地出现结构损伤积累。为保障交通工程安全运营,桥梁结构健康监测需求日益旺盛,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市场发展空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