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用繁殖调控药物是指用于调节动物繁殖性能的一系列药物。繁殖调控药物主要通过影响动物的生殖激素分泌和生殖器官功能,来实现对动物繁殖活动的调控。
兽用繁殖调控药物以繁殖激素产品为主,分为化学类性激素、蛋白类生殖激素,化学类性激素包括雌激素、前列腺素、孕激素等,蛋白类生殖激素分为多肽类生殖激素、蛋白类促性腺激素。化学类性激素生物利用度较低,过度使用易导致激素残留,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其使用量在逐渐减少;蛋白类生殖激素以提取类为主,基因重组类兽用蛋白类生殖激素极少。我国兽用繁殖调控药物生产企业有宁波第二激素厂、四川精科生化、宁波三生生物等。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24-2028年中国兽用繁殖调控药物行业市场供需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显示,基因重组兽用繁殖调控药物开发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成本高,全球产品少。2023年,由宁波人健药业、宁波第二激素厂、浙江人健生物共同申报的“注射用重组绒促性素”获得国家二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奠定了基因重组兽用繁殖调控药物市场基础。
我国畜牧业规模大,位居全球前列,兽用繁殖调控药物市场需求空间大。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猪牛羊禽肉产量达9641万吨,同比增长4.5%,为自2017年以来最高产量。经过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规模化、集约化、智能化、可持续化已成为畜牧业发展主要方向。为应对畜牧养殖高度集约化生产需求,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市场对兽用繁殖调控药物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主要通过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来调节动物生殖激素分泌,达到促进发情或解决发情障碍的目的。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兽用繁殖调控药物存在物种类少、原料来源有限、产品纯度低、潜在免疫原性、价格昂贵等问题。
新思界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为解决以上问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牛羊高效繁殖精准调控技术”下设了“牛羊繁殖调控新兽药研发”课题,拟突破重组药物生产、长效缓释等技术难点,研发盐酸地那维林、抑制素单克隆抗体、长效氯前列醇、长效氯前列醇制剂新兽药。随着研究深入,我国兽用繁殖调控药物品质将不断提升,进而将提高畜牧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