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正在经历一场改写该国能源发展史的能源转型。默克尔政府提出,到2050年,要让德国80%的能源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但舆论认为,德国在基础设施和技术配备上尚显不足,智能电网投资乏力和电力储存技术瓶颈都会成为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灾难的发生令德国感到了危机,随后逐渐关闭了其所有核电项目。德国政府计划到2022年全面废除核能发电,进行能源转型。近年来,德国的可再生能源得到了飞跃式发展,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电力供给在德国电力总供给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14年,德国可再生电力在总电力供给中的比重首次超过25%,今年则达到27%以上,成为仅次于褐煤发电的第二大电力供给来源。
这标志着经过多年的能源转型,德国能源供应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
行业研究专家预计,德国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2020年可以达到35%,2030年将达到50%,按照此增长趋势,到2050年就可以达到80%的能源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目标。
然而,可再生电力的生产存在不稳定性,并网后波动性大,加之德国输电管网扩建严重滞后,导致强风季节北部风电无法输送至南部用电中心,德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一直面临两大技术难题:智能电网和储能设备。近年来,可大规模储存来自可再生能源渠道电力的电池技术研发在德国方兴未艾。
另外,企业看到了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好处,于是大规模的安装相关设施增加生产,随之而来的是电费账单的飞涨,政府补贴也跟着激增,最终导致德国电价的一路上涨。目前在欧盟国家中德国电价排名第二,仅次于丹麦。
如今,德国总理默克尔下令减缓德国工业的增长,同时削减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力度。德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补贴费用有望在今年实现首次负增长。
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只能在有风和有阳光的情况下才能有效运行,因此需要设计特定的系统使得这些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够持续稳定地输出到电网。目前,德国不得不把多余的风力发电通过邻国,如波兰、捷克等进行输送,因为德国的电网不能独自完成这项工作。德国在尽一切努力避免电力供应中断,并且投资210亿欧元建设“电力高速路”,实现北海大型风力发电场与南部工厂间的连接。
为了完成2020年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减少40%的目标,默克尔政府从上月起逐步关闭污染严重的火力发电厂。德国自2004年起积极建设现代太阳能光伏产业,Q-CellsSE公司在很多年来都是全球领先的光伏制造商。巨大的市场潜力引得中国光伏制造商加入竞争,导致德国多数可再生能源企业破产。
因此可以看出,能源革新既能创造财富,也能造成财富流失。德国能源转型之路并不顺利,未来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