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戈壁滩上的光伏城陷困惑 格尔木弃光难解

2016-01-14 17:20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戈壁滩上的光伏城陷困惑 格尔木弃光难解
 
        由于青海格尔木市的地理优势,其光伏发电产业快速崛起,绿色新能源点亮青藏高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光伏产业界瞩目的焦点。数据显示,格尔木从2011年开始投入建设,几年来集中成片的规模已经是全国最大。截至2014年底,共建成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698兆瓦,其中东出口1590兆瓦。

        格尔木发展光伏太阳能有两个天然优势:阳光和土地。据悉,格尔木是全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综合条件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年均日照时数为3096.3小时,年总辐射量为6950兆焦/平方米,是名副其实的“日光城”。另外,格尔木拥有大量国有未利用的荒漠化土地,辖区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面积近6.2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发电理论蕴藏量可达15.5亿千瓦。

        格尔木依靠青藏公路和柴达木资源开发而兴,然而长期的粗放式发展,带来空气和重金属污染隐患、工业垃圾处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格尔木一度遭遇“经济发展不足、环境保护不住”的尴尬。

        近年来,格尔木大规模开发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改变粗放型发展模式,走循环经济之路,从“日光城”大步迈向“光伏城”。2014年,格尔木成为全国第一批创建新能源示范城市,新能源占城市能源消费比重达12%以上。

        其实,格尔木既是一个“日光城”,又是严重荒漠化地区之一。据2009年青海省第四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监测显示,格尔木市沙化土地面积为231.9万公顷,其中重度沙化土地面积33.4万公顷,占14.4%;极重度沙化土地面积132.4万公顷,占57.1%。

        2014年,青海省投入1.53亿元,在格尔木市光伏产业园区开展造林治沙工程,绿化项目覆盖面积近2.5万亩,其中枸杞经济林2万亩,有效推动格尔木市荒漠化光伏产业发展区域生态环境治理。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青海省把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与荒漠化、沙化治理有机结合起来,以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带动荒漠化、沙化的治理,为我国探索和创新荒漠化、沙化治理开辟了新的途径,实现了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与荒漠化、沙化治理的“双赢”。

        但同样因为消纳难、送不出而导致的弃光限电问题却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格尔木也经历了产业发展之痛。

        近年来,格尔木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已初步形成盐化、石化、冶金、特色轻工业、新能源等循环经济产业群,具有一定的电力消纳能力。然而,相对于打造光伏产业的宏伟目标,西部欠发达地区电力消纳能力非常有限。一方面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小,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比较富足,尤其是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这就必然导致新能源消纳上的矛盾。

        另外,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随机性、可调度性低的特点,大规模接入后对电网运行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也是制约光伏发电正常输送的原因之一。

        据了解,青海省海西地区网架相对薄弱,从新疆送出的750千伏特高压线路对所经区域无法提供帮助,有些电站被“弃光”的比例高,众多电站无法上网。为顺利并网,部分发电企业已开始联合集资建设升压站和汇集站。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表示,破解弃光限电、光伏囚城等现象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还需从更高层面加强规划设计,盘活全国新能源生产、输送与消纳“一盘棋”。

        首先,要合理布局光伏电站建设,统筹推进大型光伏基地和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形成东、中、西部并举的新局面。其次,需要统筹配套电网建设,完善光伏发电并网条件。另外,还需要国家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科学安排调峰、调频、储能配套能力。而这些,都需要国家、地方以及企业的相互配合,才能发挥大的效益,实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更多市场分析报告请关注新思界产业!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