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由国家能源局节能与科技装备司牵头撰写的《国家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终稿即将发布,届时将选取不同地区,进行技术、政策、商业模式等不同层次的创新试点。这一《计划》被业界誉为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而《计划》的出台,似乎也预示着能源互联网元年的开启。
“互联网+”已成风口 能源互联网迎机遇
从2015年国务院提出“互联网+”以来,零售业、批发业、制造业、广告业、新闻业、通信业、物流业、酒店业与旅游行业、餐饮行业等传统行业在互联网影响下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互联网概念下,能源互联网激发了能源行业前所未有的讨论。国家电网甚至为此注册成立了“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
《2015-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显示,能源互联网内涵广泛,主要涉及推进能源生产智能化、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以及探索能源消费新模式。可以说,能源和互联网的结合,能够改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能源互联网概念炙手可热 企业层面已着手布局
事实上,在A股,能源互联网概念板块已悄然形成,其中不乏东方日升、积成电子、爱康科技、金风科技、阳光电源等新能源或电力设备领域的“明星股”。而不经意间,他们在能源互联网领域的布局也已着手实施。
东方日升总裁王洪曾表示,分布式能源一定是能源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层面如此重视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也必然会倒逼分布式能源的发展,而分布式光伏则是分布式能源中的解决方案。
积成电子副总经理冯东表示,实现能源互联网需要一些技术支撑,这些技术也有一定的门槛,但相比起来,更难的是以能源互联网完全替代传统的模式。因此,这就要求有人先行先试,而得到了国家层面的支持,在局部区域率先实现能源互联网是可行的。
在行业分析师看来,在互联网工具和思维比较普及的今天,传统行业在和互联网结合的过程中,传统行业会变成一个巨大的壁垒。在“互联网+能源”中,能源行业就是壁垒。能源企业不应害怕互联网,而应该用互联网去重新梳理能源行业,把市场打开。
能源互联网产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
在传统能源行业,大数据并不处于核心地位,因为传统能源行业的商业模式是公用事业类的。而在能源互联网时代,基于精细化的商业模式,大数据的核心地位将得以体现。如何与大数据企业进行合作并从中获取利润,是未来构建能源新生态圈过程的核心。
行业分析师总结,未来能源企业可能呈现出两种业态:能源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变,高科技企业向能源企业转变,尤其是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如光伏行业与互联网的结合,对可再生能源业而言就有一个加速整合的作用。
未来的能源行业在用户侧会非常多元化,会有很多小型售电企业出现。以前的能源行业,无论发电、电网建设,还是用户侧电力销售,基本上都是由国网、五大电力等企业来进行统一规划、建设、投资和运营的。
在能源互联网模式下,分布式能源使消费者身份相应发生变化,变成产销一体的消费者。因我国能源行业长期被垄断,有关信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此前消费者通常无法获得参与机会。而能源互联网新系统下,消费者与能源供应者之间需要互动,这种封闭格局将被打破。
更多
新能源发展资讯请关注新思界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