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构建能源互联网 什么要素最重要

2016-03-21 19:17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要要素分析
 
        能源互联网,即“互联网+”智慧能源,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理念、先进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正在推动能源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兴起。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全球互联的坚强智能电网,其实质是“特高压电网+智能电网+清洁能源”,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智能电网是基础,清洁能源是根本。要实现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配置、利用,必须构建全球能源优化配置的平台,即全球能源互联网。

特高压电网是关键

        特高压电网是建设和形成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对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至关重要。可以说,没有特高压就没有全球能源互联网。

        众所周知,中国的用电负荷中心和能源产能中心呈明显的逆向分布,东中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需要大量能源资源,污染问题也较为突出;西部丰富的清洁能源却无法转化成经济优势。能源资源禀赋的“先天不足”,能源发展方式的“后天失调”,都表现为以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气候问题对我国能源结构转型刻不容缓的预警信号。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从全球角度来看,世界各大清洁能源储备基地与负荷中心之间地理位置决定了远距离输送电的必要性。中国特高压实践的成功,意味着给全球能源互联网的远距离输电找到了较为可行的方案。

        据了解,我国“三交四直”建成投运,“四交六直”正在建设,17条特高压工程横贯东西南北,国家电网在运在建特高压输电线路长度超过2.8万千米,变电(换流)容量超过2.9亿千伏安(千瓦)。 不难看出,特高压全面大规模的建设,在保障能源安全、改善环境、服务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智能电网是基础

        智能电网也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基础之一。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已建成包括智能变电站、智能充换电网络、智能用电采集系统、多端柔性直流等一批先进的智能电网创新工程,其中建成66~750千伏智能变电站2286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1500余座、充电桩3万个,安装智能电表超过3.1亿只,电网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其中,位于张北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作为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输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示范工程,在破解电网接纳大规模新能源技术难题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此外,福建厦门柔性直流工程、浙江舟山±200千伏五端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都是中国智能电网建设示范的典型。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随着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物联网等互联网信息技术将与电力系统各个领域实现深度融合和应用,推动电力系统由单一生产供电体系逐步向综合能源服务平台转型。未来,智能电网将以用户为中心、以体验为导向,将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能源流、信息流的双向互动。

清洁能源是根本

        再生能源发电经常出现波动,通过国家间、地区间乃至洲际的电网互联有助于保持电网稳定。也就是说,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并网难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大规模接入与消纳全球清洁能源的运行技术、管理能力来解决。并且,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依托的,是特高压和智能电网对新能源及时并网和送出提供的保障。

        因此,当特高压及智能电网的发展成为能够担起全球能源互联网从构想走向现实的基石,清洁能源的大发展才可能成为现实。

        行业研究人士预计,随着技术进步,到2020年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竞争力将有望超过化石能源;储能技术即将实现重大突破,成本亦将大幅下降。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关键技术、标准体系以及核心设备等都有待提高、完善。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清洁能源 特高压 智能电网 能源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