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移动设备、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方向都在相互互动、相互融合。日前,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被誉为能源互联网的顶层设计,其中明确了能源互联网发展的10大重点任务。作为互联网的核心技术,发展能源大数据应用服务也被列为十大重点任务之一。
能源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及经济价值
能源互联网实质是“智能电网+特高压电网+清洁能源”,其中智能电网是基础,特高压电网是关键,清洁能源是根本。核心价值是通过用户价值创新、数据价值创新、能效价值创新实现的,要实现这些创新,就需要打破传统的商业模式,通过聚合用户资源、输配资源和技术资源,提供更多新产品、新服务、新盈利模式。
中国能源互联网计划是在2016-2030年期间,在清洁能源开发、特高压电网建设等方面投资达到2万亿美元,每年可拉动GDP增长约0.6个百分点,提供就业岗位140万个左右。随着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电力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将不断提高,对世界经济增长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为什么需要大数据
微观来看,过去传统产业的数据系统主要服务企业内部,而如今,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企业的运营不能仅满足于内部,而且要放眼整个生态圈。这势必对企业传统的信息系统提出新的挑战。
此外,能源互联网涉及到能源生产、调度、传输、交易、消费等众多参与者,客观上要求能源互联网硬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更要求运营数据的共享,进行有效地分析挖掘,支撑能源供需平衡和低碳能源结构的决策需求。
大数据服务能源互联网
在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交汇融合的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作为新财富,经济价值堪比石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相继印发,系统部署了大数据发展工作,我国步入数据资产化与大数据产业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在此背景下,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了企业数据整合、数据存储、计算、分析与挖掘步伐,为能源互联网发展及数据共享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全球能源互联网可以有效解决能源资源分布和市场需求失衡的问题,同时,给能源形式、生产方式、存储形式、分享机制等带来了新的变革。依托大数据,企业可分析预测能源消费和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成本等。
此外,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能电网,将优化能源的生产方式、利用方式以及消费方式,如清洁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和利用等,有望催生新的经济模式。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大数据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经济价值是无可厚非的。对于企业而言,挑战不是如何管理正在被创建的大量数据,而是如何管理不同层面的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从而充分利用数据价值获得回报。企业应该建立大数据平台以及新能源分析模型,实现数据的采集、传输及存储,从而利用其升级能源互联网的应用价值。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20年中国能源互联网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