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走出去”成核电热点 中国核技术前景广阔

2016-04-09 17:53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走出去”成核电热点 中国核技术前景广阔
 
        近期,核电成为继高铁之后我国产业“走出去”的又一台重头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日前,中广核副董事长张炜清表示,中国"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中,有28个国家计划发展核电,规划核电机组台数达到126台,装机总规模大约1.5亿千瓦,市场空间广阔。

核电“走出去”需通过资金技术装备三关

        今年以来,中国核电“走出去”也捷报频频。3月中旬,欧委会竞争委员会批准了中广核集团和法国电力集团(EDF)共同给投资兴建的英国欣克利角核电项目,使得中广核核电投资又向前迈出一步。3月底,中国广核集团与捷克能源集团签署《关于在核能及可再生能源领域全面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在核能领域合作,寻求共同在第三国投资核电项目的潜在机会。

        此外,作为主要的核电企业,中广核集团还与合作伙伴一起开拓欧洲、中亚、东南亚核能市场,并在英国、罗马尼亚取得了重要突破。据了解,中广核此前与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签署了切尔纳诺德核电三、四号机组全寿命期框架协议,并推动项目开发进入了预投资的阶段。

        中核集团的走出去也有成果。中核集团董事长孙勤在太平洋地区核能大会上称,截至目前集团已经出口7台核电机组,7座研究堆,1台次临界装置。"华龙一号"签订了两台机组出口合同,4台机组合作框架协议。海外首台"华龙一号"已经开工建设,进展顺利。

        中核集团的阿根廷项目也在积极落地。中核与美、俄、法等核大国的研究机构和产业链上的公司都建立合作。

        可见,我国已经渐成为世界核电装备自主开发的主角。行业研究人士表示,中国核电走出去主要考虑三个问题,即资金、技术和设备,中国不缺资金,设备制造能力越来越得到认可,技术则通过和国际合作伙伴携手正在变得成熟,所以看好中国核电走出去。

中国核技术前景广阔

        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5-2020年核电行业深度分析及"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显示,截止至2015年底,中国大陆运行的核电机组30台,总装机容量约2831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4台,总装机容量约2672万千瓦。我国在建核电机组规模居世界首位,国产装备也正逐渐成为我国核电发展的主力装备。2015年,国务院核准了8台机组,其中4台使用了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华龙一号”。

        简单通俗来说,建核电站无非就是有钱投、有设备供应,最后有具备优良经验的人员将产业链管理好,构建起商业模式和本地化。乍听之下似乎与其他一些装备出口并无二致,但事实是,由于技术路线复杂、建设周期长,核电站建设所需的无论是资金规模还是工业支撑体系都十分庞大,是一项具有高技术特征的庞大系统工程。

        因此,除了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之外,完整的核电产业链、足够的技术出口配套保障能力及本地化培育能力也是技术出口国核电走出去的重要条件。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核技术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核技术应用作为横断技术,与国民经济制造业领域多个细分行业有交集,通过与其他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向高端化发展,可创造巨大的产业空间。

        核能技术已经成为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技术之一。日前,以三代技术为核心的核电新一轮规模化发展的前景已经明确,核电发展配套的前后端能力和核能技术创新的新突破正在尽快形成,将成为中国未来核能开发利用的广阔前景奠定重要基础。

        更多新能源发展资讯请关注新思界新能源!
关键字: 核技术 核电 技术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