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光伏应用新突破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潜力大

2016-05-10 18:33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光伏应用新突破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潜力大
 
        现在,我国光伏产业运用已是千姿百态、各式各样。随着光伏应用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除了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光伏农业、渔光互补等光伏创新模式成为了投资热点。

        “渔光一体”是指将渔业和光伏发电结合在一起,水上发电、水下养殖,达到养殖和发电并行的模式。目前渔光互补电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固定式电站,一种是漂浮式电站。渔光互补电站具有几下特点: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减少蒸发量,抑制藻类繁殖;能够降低组件表面温度,提高发电量。

        “渔光一体”具备了发电养殖上下空间互用的条件,水是鱼类生存的环境,光适当互用,也可兼顾鱼类生活生存的需要。从经济效益来看,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预计年均发电收入约120万元/兆瓦,年均利税总额约35万元/兆瓦,板下养殖预计年均收入约15万元/兆瓦。

        从发电角度来说,我国有4500万亩养殖池塘,如果按照现在的建设方法覆盖“渔光一体”电站,可以建成与目前全国发电总量相当的15亿千瓦的发电装机容量;从养殖角度来讲“渔光一体”可让水产养殖效益和水平提升50%-100%。

        在建设光伏发电站的同时,集成各项现代化养殖技术,真正实现三农问题中的传统渔业生产的现代化、集约化、自动化变革。综合来说,“渔光一体”能够有效解决环境问题、传统水产养殖问题,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不过,我国光伏农业、渔光互补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面临推广模式少、缺乏理论研究、建设标准缺失、维护难度大等各种问题。具体来看,在水中安装支架,大风、水位等因素对支架固定都有一定影响;电站施工为水上作业,建设和运维难度相对较大,工序相对要求较多;如果“渔光一体”电站建在滩涂上,还会遇到高盐的环境,因此对于组件就有了更高要求。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渔光一体”电站对组件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光伏应用端成为新的投资热点,这也将会促进和带动中上游制造端的技术创新。终端的应用取决于两方面,一是具有投资价值,二是制造环节的提升。终端应用环节发电成本能否和传统能源持平或者更优,取决于上游制造端的提升,特别是转换效率的提升。上游制造端和终端发电有直接影响,相辅相成。在制造和应用环节的布局同等重要。

        随着行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及新技术应用,太阳能电池组件、逆变器等核心设备转换效率快速提升,产业链各环节的成本也大大下降。相信随着“渔光一体”模式的在我国的快速复制、推广,在加速我国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必将大大加快我国能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并为实现我国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做出的庄严承诺作出积极贡献。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19年光伏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