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新能源汽车“风口” 动力电池如何突围?

2016-05-23 18:42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新能源汽车“风口” 动力电池如何突围?
 
        站在“风口”的新能源汽车热情高涨,数据显示,2016年第一季度国产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实现46138辆,与2015年同期19085辆相比,暴涨141.8%。不少动力电池生产企业看准商机,抓紧时间扩充产能。

        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天能动力预计2016年将至少新增4条生产线,总产能1GWH,届时将满足15万~20万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供应需要;而国轩高科也预计2016年可投产2.4亿安时的动力电池生产线。不久前,鹏辉能源定增超9亿元投向锂电池项目等。
        
        截至目前动力电池企业已超过130家,预计在高峰时会超过150家。其中,动力电池企业主要分为传统动力电池企业、数码转型厂家、铅酸电池转型、上市公司和其他类型企业五大类。2016年主流动力电池厂商都处于扩产状态,预计到2016年底新增动力电池产能较去年同期超过100%。其中7-8月份是投产高峰期,预计产能释放将达到10GWh。

        然而,在动力电池领域投资热情高涨的同时,国内企业却面临着分散且技术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特别是从今年开始,国家要求新能源生产企业对包括动力电池在内的关键性零部件提供8年12万公里的质保期限,这成为新套在动力电池生产企业上的一个“紧箍咒”。目前,国内几乎没有一家企业能够“拍胸脯”保证产品能够满足上述质保要求。

        波士顿电池工程与战略企划副总裁苑文学坦言,即便是波士顿这样一家电芯在循环寿命上比较领先的企业,虽然电芯的数据是可以做到3000个循环周期能保持60%的电量,但用到模组里,把电池包用到车上以后会不会变化、能不能跑8年,也依然不知道。

        不仅如此,对于不少生产动力电池的中小企业而言,由于难以形成规模,在成本上面临更大压力。不堪压力的生产商已经出现“反击”的苗头。杉杉股份间接控股子公司、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杉杉科技就曾发布“杉杉科技告锂电下游客户公开书”,谴责国内锂电上游个别种类原材料进入持续非正常、非理性“疯涨”模式,加剧了市场供需紧张,同时直接增加了合作伙伴产品成本的行为。

        对此,杉杉呼吁同类企业以减产或停产的方式进行抵制。但这场呼吁响应者并不多。因为在产能已上马、前端需求还旺盛的情况下,规模化似乎成为了唯一的出口,否则过剩的压力对企业来说或许会更大。

        于此同时,三星、LG、三星SDI等国际巨头积极抢占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主机厂比较信赖国外电池产品,主要还是对国产动力电池信心不足。摆脱动力电池发展困境,已经成为动力电池发展过程中必需解决的问题。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对于现在国内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电动汽车产业链的合作互助是未来发展趋势,三方协同,有利于降低安全事故、提高新能源车的性价比,从而在攻占市场的战役中保有更大的优势。此外,行业要求精细化管理,企业就需要修炼内功,这要求电池企业有更先进的核心技术,更规范的质量管理和稳定的产品质量,更精细的供应链和生产管理,更精细的成本管理和流程控制。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年动力电池行业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