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中央发出精准扶贫的号召后,国家能源局积极响应,“光伏扶贫”一词已刷爆了光伏人的朋友圈。随着各省市相继发布区域扶贫政策的相继发布,一时间,光伏扶贫电站遍布全国多省市,扶贫模式也越来越越多样化。
政策层面,2014年10月11日,国家能源局、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工作方案》,决定利用6年时间组织实施光伏扶贫工程。安徽、宁夏、山西、河北、甘肃、青海的30个县成为首批光伏试点。
2015年3月9日,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发布《光伏扶贫实施方案编制大纲(试行)》,由地方政府对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给予35%初始投资补贴、对大型地面电站给予20%初始投资补贴,国家按等比例进行初始投资补贴配置;户用和基于农业设施的光伏扶贫项目还贷期5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大型地面电站还贷期10年,享受银行全额贴息。
2015年12月15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太阳能利用十三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指出“十三五”时期,我国光伏扶贫工程总规模达15GW。除了地面扶贫项目总规模为10GW左右,分布式光伏扶贫规模也将达到5GW;如果按平均每家庭3KW计算,将实现166万个家庭屋顶分布式项目。
以上政策的出台,对于我国光伏扶贫工程的建设方式、财政补贴、发展目标等给出了明确的指示,也推动了光伏扶贫产业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各地纷纷推进光伏扶贫工作,光伏扶贫的模式也多种多样,最主要的模式包括全资扶贫、扶贫资金加农户银行贷款、扶贫资金加社会捐助、当地政府扶贫加贫困户投资。
全资光伏扶贫
此模式不是适合于所用光伏扶贫项目,毕竟各地政府经济能力差异很大。全资顾名思义,即当地政府全额进行补贴,老百姓建电站一分钱不用花,还能拥有光伏电站的所有权和全部发电收益,这样的电站多建在贫困户自家的屋顶。还有一种形式建村级光伏电站,电站归村集体所有,发电收益为贫困户共享。
扶贫资金+农户银行贷款模式
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有定融资征信的农户。我们以具体安装项目为例,假设用户安装3kW,安装在农户的房屋顶部或者院内,每户为一个独立项目。当地政府针对扶贫给予扶贫资金8000元,农户向银行申请贷款16000元,政府为农户向金融部门贷款提供支持。农户通过光伏发电收益和其他收益偿还贷款。
云南省红河州运用的就是这种模式,在该模式下,云南红河州200户,每户3千瓦,政府出资70%,政府担保、农户从信用社贷款30%。年平均发电量约3600度,贫困户年收益在3000元以上。
扶贫资金+社会捐助资金模式
一些地方社会筹措资金能力强,可以利用此优势。我们了解到有些地区是这样操作的:每户安装规模设计在2-3kW,在村庄指定地点集中安装,政府扶贫资金8000元,社会捐助资金每户在8000元-16000元,电站所有权和发电收益权归贫困户所有。
扶贫资金+农户投资模式
此模式适用于农户有一定的资金筹措能力。政府扶贫资金8000元,贫困户自筹资金8000-16000元,电站2-3kW,电站所有权和发电收益均归贫困户所有。这样算下来贫困户每年收益2400-3600元,5年左右时间回本,电站持续收益年限20年以上。
此外,光伏扶贫模式还有“扶贫资金+企业垫付”模式,以贵州为代表;“扶贫资金+地方财政配套”模式,以山西为代表;“扶贫资金+地方投资公司垫付”模式,以安徽为代表。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光伏扶贫的优势在于能够帮助村民用户建立光伏发电系统后,为其提供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实现了“输血”到“造血”的转换。各地的扶贫计划应该根据当地发展特点,不断地创新模式,实现有效地扶贫。对于企业来说,投资建设光伏扶贫项目,可以更好地推动光伏产品的应用,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同时,企业结合精准扶贫,对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也很有利。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站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