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能源是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稳定持续供能、低成本储存的优势,还有资源来源广泛、利用方式多样化、能源产品多元化、综合效益显著的特点。液态生物质燃料与汽车及加油站兼容,具有经济性和便利性,可避免电动汽车推广过程中遭遇充电设施不足、电池储能续航能力不足等困境。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秸秆资源总量逾7亿吨。但每年就地焚烧的秸秆约达3亿吨,由此造成大气污染的贡献率逾30%。如果推广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备液体燃料技术,可将丰富的秸秆资源转化为巨量的生物油油矿。另外,我国农业、畜牧业产生大量有机废弃物,以及城市大量生物质废物,可成为沼气的丰富资源,利用沼气提纯精制清洁的生物质天然气,是缓解我国矿藏天然气资源不足。
但由于我国生物质能起步较晚,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小。生物质在世界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占比已达到10%左右,成为第四大能源。欧盟生物质能源在可再生能源中比重高达60%,而我国生物质能源占可再生能源的比重不到10%。
我国生物质能源相关企业大多数规模较小,这些企业利润普遍较低,财政补贴对这些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就出现一些企业利用假发票、做假账以及虚假销售等不正当手段来骗取国家财政补贴资金的行为。这无法有效提高生物质能产业的盈利能力,改善其生存状态。
同时,生物质能源一直背负着“与粮争地”“与民争粮”的枷锁,因此备受各界争议。但近年来,在国家财税政策调节的引导下,我国燃料乙醇行业逐渐向非粮经济作物和纤维素原料综合利用方向转变,积极开展工艺和示范项目建设。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仍比较“小众”,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生物质能源产业仍需要进一步加快培育,形成规模优势,提高其经济性。
“十三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力度,以加速其对化石能源的替代。而就发展空间而言,生物质能源具有最大发展潜力。根据中国工程院《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国含太阳能的清洁能源开采资源量为21.48亿吨标煤,其中生物质占到54.5%,是水电的2倍和风电的3.5倍。
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加上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有利于生物质燃料收储领域的集中化、规模化与市场化,将进一步降低生物质燃料收储、运输的难度与成本,也将吸引更多企业与资本进入生物质能源产业链,对生物质能源产业形成重要利好。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19年中国生物质能源行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