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光伏产业在山西异军突起 成煤企转型新路

2016-06-04 17:51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光伏产业在山西异军突起 成煤企转型新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山西煤炭产业整体陷入困境,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如今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已经成为关系山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据了解,目前山西正紧紧抓住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发展契机,以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多方面共同发力,加速推进山西光伏产业发展,未来将以光伏为核心,全面推动能源的转型升级。

        山西是我国光能资源的高值区,具有发展光伏产业的先天优势。首先,山西省境内光照资源比较丰富,其中北部的全年日照时数、辐射量属于我国太阳能资源的二类地区,南部属于三类地区。据有关部门测算,山西省全年日照时间为3000多个小时,日照百分率在50%~60%。

        其次,光伏产业对装备的依赖度很高,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将显著降低成本。地处山西省的中电二所太阳能技术研究室自主研发了多晶硅铸锭炉等生产设备,可为山西光伏产业发展提供装备支撑。

        此外,山西省电网分布较密,接入电网条件也较好,并靠近用电负荷地,输送距离比较短,在输送过程中损耗比较小,消纳起来将更容易和便利。

        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山西省光伏产业在制造水平、产业体系、技术研发等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山西电网光伏装机容量为91万千瓦,同比增长184.38%,发电量完成7.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1%,光伏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1422小时,无弃光现象。

        其中,采煤沉陷区是山西发展光伏产业的重要着力点。据了解,山西省土地总面积为15.7万平方千米,含煤面积达5.7万平方千米,占到40%,其中因采煤造成的采空区面积近5000平方千米,沉陷区面积约为3000平方千米。

        山西五大煤企从2000年开始对1049平方千米的沉陷区进行了治理,现在还有2000多平方千米的沉陷区被列入治理计划。其中仅大同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就达到1687平方千米,该市也因此于去年实施了国内首个100万千瓦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到今年6月底可以全部并网。示范基地建设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虽然发展优势突出,但是山西光伏产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布局不合理、新发电项目上网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光伏企业融资压力大等。

        为此,山西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大力培育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加快新能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同时,以大同、运城、长治三个新能源示范城市为重点,大力推进示范项目建设,快速形成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和产业聚集区。

        为破解山西“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难题,今年4月份,山西省政府在出台的《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2016年行动计划》中重点指出:要推动大同采煤沉陷区国家先进技术光伏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基地推动先进技术光伏产品应用,加强电网与电站协同建设,做好光伏电站与生态建设的协调。

        与此同时,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务院扶贫办把山西省作为光伏扶贫试点,目前山西各级政府正在不断完善光伏扶贫的财政、税收、土地和金融政策,充分发挥光伏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并以此推动光伏产业的发展。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光伏行业要想在未来有效替代传统能源,关键在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度电成本。“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随着“领跑者”计划标准的不断提高,也对国内光伏应用和产业制造升级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站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山西 光伏产业 煤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