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新电改试点近半年 售电公司成短期最大赢家

2016-06-13 18:38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新电改试点近半年 售电公司成短期最大赢家
 
        今年以来,新电改逐步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新电改被认为是售电公司的机遇。同时,不可否认,在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批复重庆市、广东省开展售电侧改革试点以来,两地的售电公司蓬勃发展。但关于售电公司“暴利”的说法亦在业内被广泛讨论。

        虽然全国各地已经注册成立了近500家售电公司,但现在真正能够参与售电业务的公司并不多——重庆3家、广东13家。而自去年年底广东省成为售电侧改革试点以后,改革速度超过预期,成为全国首次允许第三方售电商进入市场交易的省市。

        在广东经信委批复的这13家售电公司中,以粤电力、华能、华润电力、中电投等8家国有发电企业成立的售电公司为主,一家民营发电企业成立的售电公司,另外还有新奥(广东)能源销售公司、深圳深电能售电公司、深圳兆能供电服务公司3家民营企业,以及广州经济开发区成立的广州穗开电业公司。

        按照广东省的计划,2016年直接交易电量规模为420亿千瓦时,约占广东电网全年售电量10%。其中280亿千瓦时为年度长协,140亿千瓦时为月度竞价。此后,广东电力交易中心组织了3~5月的三次月度电力竞价交易,这些售电公司也参与其中,开创了国内售电公司参与电力直接交易的先例。

        数据显示,广东已经完成的三次集中交易,总成交电量为39 亿度。其中售电公司共成交电量28.4亿度,占比73%;售电公司获得的电量也由3月的65%上升到5月的83%。正是这三次交易,让售电公司得到超预期的盈利,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

        一位参与交易的火电企业人士表示,电力供需端诉求不一,现在火电发电形势严峻,电厂希望争取更多交易电量保证利用小时数,价格申报比较低。但用户端可能对电价敏感度低,并没有预期过高的降价幅度。另外发电企业在竞价策略的专业性上仍不及售电公司,出现了大幅度的非理性降价。

        以3月的交易为例,发电企业申报的电价平均申报价差达到了0.429元/度,但是用户申报的平均申报价差只有0.0244元/度,两者之间的差价高达0.4元。随后在4月、5月的两次交易中,这一价差分别为0.382元和0.481元。

        在广东以往的电力直接交易中,交易的价差电费会全部返还给发电企业。在引入售电公司之后,其返还规则也发生了改变:价差中的75%返还给发电企业,25%返还给用户。

        在前述发电企业人士看来,这一规则改变的初衷是将发电厂降价让利,分出一部分让终端用户享有。但是,由于售电公司和被代理的企业用户基本上签订的是长达一年的售电协议,每度电电价降幅也只有1~3分钱。所以,返还给用户的价差电费基本上都被售电公司获得。

        有机构测算,三次交易电厂向需求方合计让利5.3亿元,其中预计有近4.5 亿元被售电公司获得。平均计算,一度电售电公司就能赚取超过0.13元的差价收益。正因如此,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发文直呼:售电公司进入“暴利时代”!

        行业研究人士表示,广东省出现的现象是在电力过剩的背景下,售电侧竞争不充分造成的。目前来看,广东售电公司获得的高额盈利说明了各方对于市场预期有偏差,售电侧参与交易初期的市场模式和机制都不完善。售电侧改革的目的是放开售电业务,形成竞争的市场主体,最终让终端用户享受改革红利,而不是让售电商获得不合理利润。

        不过,广东省现有的贸易模式是售电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但售电公司单纯依靠“低买高卖”维持高利润空间的现象将不会长期存在。未来售电公司盈利方式不是依靠单位交易的高利润空间而是低利润空间时的巨大交易量。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2019年电网建设运营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广东 售电公司 售电侧改革 新电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