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思界 > 产业 > 新能源 > 聚焦 >

跨国品牌发力新能源车 自主品牌该如何走?

2016-06-21 18:39      责任编辑:李蕊    来源:www.newsijie.com    点击:
分享到:

跨国品牌发力新能源车 自主品牌该如何走?
 
        在我国能源压力大、环保压力重的情况下,发展新能源车已经成为“十三五”的重点,自主品牌新能源车也是发展重心。然而,跨国品牌也不甘落后。近日,奔驰表示,将在2020年前推出四款全新的纯电动车型,其中包括两款轿车和两款SUV。此前,宝马、大众、丰田等跨国车企以及长安、北汽、比亚迪等自主车企也纷纷推出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

        从已知信息来看,跨国车企是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动真格”了,而且令人感觉奇妙地是,无论是日系车企,还是德系车企,大多将时间节点定在2020年左右,目光也多瞄准中国市场。

        德系车企中,除了奔驰计划在2020年前推出四款纯电动车外,宝马计划2020年将燃料电池技术应用于车辆,2021年推出具备自动驾驶功能的i系列电动车,并为此正紧锣密鼓地研发燃料电池零部件以及电动汽车自动驾驶技术。而日系的本田则计划在2020年在中国推出PHEV(插电式混动车)车型。

        众所周知,2020年正是我国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不久前,一汽、东风、长安、北汽、上汽五大汽车集团都发布了十三五发展规划,其中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目标:一汽要在十三五期间投放19款新能源汽车产品;东风2020年新能源销量目标是30万辆以上;长安计划到2020年使新能源汽车达到总体销量目标的10%左右……除此之外,吉利、比亚迪等自主车企也都明确提出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目标。

        对此,行业分析人士表示,中国市场的政策变化风险大,五年时间可以为跨国车企提供战略回旋余地,同时也留出了技术和产品准备的时间。对中国品牌来说,虽然现在在中国市场上依然占据优势,但5年后还保持这一优势就很难说,毕竟我们在技术上与跨国存在不少差距。随着补贴逐渐退出,自主品牌优势不再,没有核心优势的话,很难站住脚。

        因此,我国品牌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发力,以便在未来赢得市场。首先,规划好合理的产品路线。尽管随着电动汽车逐渐轻量化,电池能量密度提高,各零部件批量生产,成本逐渐下降。但这只是趋势,只是时间表,谁也没有把握说,五年后我们的电动汽车没有补贴也具有成本优势。此时规划好合理的产品路线,赢得一定的比较优势,是非常有必要的。

        其次,提升新能源车型的质量和水平,提升自主品牌的议价能力。现在我国大多数自主品牌的形象是质次价低。在高额的补贴下,很多企业都去发展新能源车,但是技术还没吃透,就抢上市时间,消费者体验差,口碑也就上不去。质量不高、市场认可度低,自主品牌汽车议价能力也就上不上。因此,车企应该在提高质量上多下功夫。

        同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车企还应该重点提升品牌形象。品牌是国内车企的短板,当在技术实力上和质量可靠上,达到或者接近国外车企水平时,应当着力投入资金提升品牌形象。

        对车企来说,最重要的是提升核心技术。目前,我国自主品牌中,除了比亚迪等极少数自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掌握了一定的核心技术,大多数自主车企并不具备电池、电机、电控的“三电”核心技术。缺乏核心技术,对车企来说是致命伤。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2015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细分市场深度市场调研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新能源车 自主品牌 跨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