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政策不断加码充电桩产业,各地方纷纷发布充电桩建设方案,在新能源汽车的带动下,上海和深圳更是提高了充电桩的建设速度。
近日,深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助理陆象桢表示,截至到2016年5月底,深圳总共累积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46224辆,其中公交车6634辆,出租车4265辆,纯电动的物流车达到9067辆,用于租赁的电动车7730辆,新能源私家车17678辆。
此外,为满足新能源汽车使用,到目前,深圳已经建成集中式的充电站达166座,公交的快速充电桩1832个,公共快充桩2365个,遍布在小区和公共停车场的慢充桩达19232个。
与2015年底的数据相比,不到半年的时间,深圳累积推广的新能源汽车增加了34.52%,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增加了43.72%,纯电动出租车增加了152.97%;集中式充电站增加了22.96%,快速充电桩增加了33.83%,慢速充电桩增加了27.08%。
无独有偶,上海新能汽车推广和充电桩建设也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目前,上海已出台了《上海市鼓励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暂行办法》、《上海市鼓励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发展暂行办法》等专项扶持政策,对于单位和个人购买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以及建设充换电设施给予财政补贴,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和充电桩建设力度。
上海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效果也非常明显。2013年至2015年,上海市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达到57666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15%左右,超额完成本市向国家承诺的至2015年底推广10000辆的目标。
为了适应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下阶段,上海将加快推进公用充电设施的建设,计划至2017年、2020年建设公用充电桩规模分别达到1.3万个、2.8万个,并加快实现充电设施信息的互联互通,帮助消费者更方便地智能使用充电设施,打通车主从寻找充电桩到最后支付的各个环节。
为了激发市场活力,政府允许民资入驻充电桩市场,企业纷纷入局充电桩建设。目前国内涉及充电桩建设和运营的企业已经多达300多家。然而,一面是充电桩的美好前景,一面却是充电桩盈利遥遥无期。
有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政策利好使得充电桩的建设显得尤为急迫,但目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原因仍是盈利难题。一个充电桩仅靠收取电费和服务费来盈利,至少需要6年时间才能回本。若要尽快回收成本,还需要引进其他盈利方式。
随着新能源汽车陷入骗补风波,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一度出现断崖式下跌。在市场被大力整顿之后,充电桩补贴的发放也愈加从严从实。目前各家充电桩企业都在勾画愿景,但哪一家的运营模式能够快速实现盈利依然是未知数。
不过,5月9日,上海市政府就发布了《扶持办法》,补贴力度总体比上一轮政策增加一倍,补贴方式上也扩展到建设、运营两个环节。此次补贴不仅持续了对充电桩建设成本30%的补贴,还提高了充电服务费门槛。据估算,该模式下的充电桩运营,3年-4年即可收回成本。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19年中国能源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规避建议报告》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