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以来,
国家能源局开始逐年提高光伏产品的标准、质量与门槛,以引导国内光伏制造业从追求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实现从高补贴政策依赖模式向低补贴竞争力提高模式的转变。
其中一个措施就是每年安排专门的市场规模实施“领跑者”计划,除了开发商的实力之外,先进技术(电池、组件)和竞价上网是中标的关键。按照要求,多晶硅电池组件和单晶硅电池组件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要达到16.5%和17%以上。
目前,“领跑者”计划已自主扩展到省级层面。2015年12月8日,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出台首个地方光伏新政,要求宁夏2016年所有光伏项目都必须符合“领跑者”计划相应的指标。就在之后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光照资源丰厚的新疆提出了同样的要求。新疆发改委发文称,为确保准东新能源基地装备先进化,光伏发电项目应优先选用“领跑者”技术标准组件。
江苏省发改委在7月20日也下达《关于开展2016年度省光伏“领跑者”计划优选工作的通知》,称2016年安排30万千瓦普通光伏电站新增建设规模,实施省内光伏“领跑者”计划。而内蒙古近日下发《普通光伏电站项目竞争性配置试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对组件转换效率也提出明确要求。
去年首个100MW示范基地落户大同,今年6月底如期并网发电。而根据《关于下达2016年光伏发电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今年光伏“领跑者”基地共有8个,规模被提升至5.5GW,占比超过全国年度光伏装机总指标的1/3。7月底前山西两个领跑者基地、内蒙古包头领跑者基地要进入竞标程序,9月底前全部基地都要确定开发主体。
光伏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有了第一期的成功经验,预计今年光伏领跑者项目会推行得更为顺利,也将推动高效电池市场需求。但领跑者基地不断扩大,在拉动投资的同时也会造成产能过剩。并且在“630”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增3倍至20GW以上,预计下半年或陷入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据了解,受去年和今年国内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影响,大多数多晶硅企业满产,甚至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导致价格快速飙升。2016年上半年多晶硅产量为9.5万吨,同比增长28.4%,进口量为6万吨,主要企业的毛利率在20%以上。
其他制造环节也有着相类似的情况。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光伏组件产量约为27GW,相对于去年上半年19.6GW的产量,同比增长37.8%。其中,已上报的42家组件企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8.6%,比去年上半年提高9个百分点。
从38家通过规范条件的组件企业2016年上半年经营情况看,仅有5家企业亏损,平均利润率达到5%,比去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大多数光伏组件企业盈利,前十家企业盈利水平多在15%左右。
这种火热态势从上市公司的业绩上也可窥一斑。数据显示,截至7月22日,有25家A股太阳能发电板块上市公司发布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19家净利润预增,占已公布企业数量的76%。
但值得注意的是,企业间的分化迹象也在加剧。首先,下游采购企业对小型组价公司能否长期存活并兑现质保承诺普遍持怀疑态度,青睐有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一线大企业订单饱满,中心企业只能接受代工或者提供自身电站建设。
同时,限电、土地、补贴“三座大山”压力仍存。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风电弃风率达到15%,成为中国有史以来弃风最严重的年份,2016年一季度继续攀升至26%。而全国一季度弃光限电约19亿千瓦时,甘肃和新疆弃光率分别达到39%和52%,明显高于2015年底的31%和26%。
光伏
行业分析人士表示,总的来看,上半年国内光伏市场火热,下半年在领跑者项目、2016年项目、扶贫和分布式项目带动下,仍有发展空间,预计全年光伏新增并网量有望达到30GW,仍将保持全球第一。但国内光伏产业发展需要注意上下游发展节奏,警惕进入新一轮供需失衡。
新思界为您提供关于
《2015-2020年中国光伏发电站市场调查及行业分析报告》相关内容!